证明机制相关论文
网络犯罪时代的到来给现有的刑事诉讼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立足于证据法的角度,网络犯罪的技术门槛制约着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私......
犯罪主观方面是刑事证明的难点,防卫意图的证明更具有特殊性,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应当遵循从客观到主观的证明机制,对客观方面应当......
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对违法所得没收的特别程序,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中的资产追缴和违......
区块链技术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籍籍无名的小社区到鼎鼎大名的比特币,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中,该文重点阐述了相关共识机制......
假释制度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提高假释适用率是世界各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现行《刑法》关于假......
自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正式纳入法定证据以来,电子数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得到......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社会危险性要件进行了细化明确,以期大幅度降低逮捕率。2009-2016年的司法数据表明,新法实施之后,逮捕率确有......
2010年“两个规定”及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以证明的方式完成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及排除非法证据的模式,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反......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占有重要地位,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成为庭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实践中,非法......
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标志着在我国初步确立了非法证据排......
在我国现有司法环境下,被告人供述通常是定罪的主要证据,相较于其他证据而言,被告人供述不仅容易获得且相对证明价值更高,正因为如......
审前羁押中的社会危险性是指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依据犯罪嫌疑人以前的行为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现等对其将来可能有的行......
为切实保障人权,规范逮捕制度,新刑诉法修正案对逮捕条件尤其是必要性条件做出修改。规定了构成具有社会危险性的五项具体行为、绝......
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基本行为和诉讼行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诉讼行为对基本行为具有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和改善人们的基本行为......
逮捕暂时的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最严厉一种。逮捕必要性要件作为逮捕的消极条件,是逮捕要......
羁押不节制在我国屡受诟病,差强人意的治理效果暴露出羁押必要性证明难、替代性强制措施不足等深层次机制瓶颈。新设的羁押必要性......
电子证据性质的澄清是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中急需跨越的法律障碍。虽然当下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在司法实务中对电子证据性质......
目前我国的环境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对环境犯罪的证明工作也需要责任上的承担。在我国,环境犯罪的证明责任是否完全由公诉方承担存在......
2014年9月,由3名刑诉法学者和4名辩护律师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国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运作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所获信息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