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生方》相关论文
历史 磁疗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我国存公元前206年便已用磁石治病。《史记》记载,西汉初期已用“自炼五石”(其中就有磁石)治疗疾......
归脾膏方源:《济生方》原料:当归、党参、茯神、炒白术各90g,龙眼肉、黄芪、炒酸枣仁各120g,生姜、木香、远志各60g,炙甘草30g,大......
归脾汤方出自《济生方》,为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设。笔者曾用本方治心脾两虚所致的多种病症,随症加减,均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
《济生方》十灰丸与《十药神书》十灰丸为同名异方,往往容易混淆,并在使用时造成用药混乱,为了将两个十灰丸加以区别和考证,现将......
从归脾汤看临床异病同治吴盛荣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炒枣仁、龙眼肉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
归脾汤原载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由人参、白术、黄芪、茯苓、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甘草等8味药物组成,治“思虑过度,劳伤心......
中蒙药、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特木其勒呼市中蒙医院(010030)1994年8月4日收稿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古代文献有“痨瘵”“骨蒸”、“传......
①心脾两虚型,治宜养心健脾,怡情悦性。方用:济生归脾丸(《济生方》)加减。②肝郁脾虚型,治宜益气健脾,理气解郁。方用:香砂六君子丸(《名医......
任何药物都有保质期,陈皮当然也是有的。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作为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当时......
《济生方》劳瘵:"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患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说明本病缓慢而相互传染。由于劳伤正气,正不胜邪......
崩漏一证,临床不为少见。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详述。《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说:“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谓之“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而言,来势急,如山崩之势,出血量多者称为“崩”;持续出血,出血量少,淋漓不......
归脾丸(汤)是《济生方》中的良方。由党参(或人参)12克、黄芪18克、白术9克、茯苓12克、木香3克、远志9克、枣仁15克、龙眼肉15克、当......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性强而又较为常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以周围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如不及早给予有效治疗......
痢疾“痢疾”作为症状而言,主要是指便下黏冻,故《内经》称之为“肠(氵辟)”。(氵辟),指垢腻黏滑如涕似脓的液状物,其自肠道排出,故称......
归脾汤出自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妇人良方》又......
归脾汤,史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后经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又增补了脾......
归脾汤系宋代医家严用和《济生方》中的一首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名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收到了满意......
严用和,字子礼,系江西南康人,自幼师从名医,又凭其资质聪颖,勤求古训,广求方书,善于借鉴和总结经验,遂而成为南宋时医之大家.严氏......
方名:人参胡桃汤(宋·严用和《济生方》卷二方)组成:人参寸许(约5g),胡桃(取肉)5个,生姜5片。服法:水煎临睡时服。功能:益气补肺,温肾平喘。......
归脾汤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方由白术、人参、黄......
归脾汤方出自宋·严用和的《济生方》,重在养心健脾、益气养血,为后世治疗虚损劳伤心脾诸证之首方。其以大队甘温益气药和濡润养......
“归脾汤”一方,是宋朝名医严用和所创制,记载于他所著的《济生方》内,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八味......
崩漏,为中医病证名,《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其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
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很多方剂,组织严谨......
笔者近十余年运用《济生方》涤痰汤加减和西药塞替呱联用治疗噎膈2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于下: 基本方药 1。方药组成:半夏10克,......
归脾汤最早载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由人参、龙眼肉、黄芪、白术、酸枣仁、茯苓、木香、炙甘草组成。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目的:归纳《济生方》便秘方药,分析用药规律。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气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在药物功效上,......
<正> 南宋医家严用和,字子礼,江西南康人,生于南宋庆元年间(即公元1199~1200年),卒于1267年以后,是一位治学严谨、注重实践的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