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圈相关论文
作为试点,“3+综合”高考科目方案明年将在浙江等省实行。这对振兴中学地理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时隔5年才恢复高考地理考试,且又......
北京古观象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1442年,是明朝、清代以及辛亥革命之后的国家天文台,于1929年停止天文观测,接待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选修“宇宙与地球”(选修1),使学生学会“运用天球坐标系简图,确定主要恒星的位......
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自动运转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这台仪器的主体是一个大空心铜......
高中地理知识中有关日照图的解题较为复杂、抽象,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总会犯愁。于是,平日教学中我们潜心钻研琢磨出一套答题技巧,利......
地球仪清·康熙/通高135厘米球径70厘米清初中西文化交流,西方的地理学、测绘学传入宫廷,康熙帝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先后制作了......
太阳升落方位问题是“地球运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疑难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难点,如果在教学中如果注意方法,联系实际,发挥......
【正】 故宫博物院藏有两架康熙朝地球仪,是我国科学史上较珍贵的文物。地球仪的发明和制作是很早的,据说公元前二世纪天文学家马......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在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提到"除赤道以外,全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也就......
一、全球方向和地理座标系 关于地球表面的方向,现在有不同的说法。金祖孟教授指出:“有一些人认为: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
<正>地平经仪制造于1673年,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制,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角。它的主体是一个直径两米多的铜质地平圈,在......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7期曾刊登史树青先生《齐彦槐所制的天文钟》一文,介绍了安徽省博物馆所藏清道光十年(1830年)婺源制造的中......
【正】在地球上看宇宙,北极星方位恒定不变,天文学上将它的方位定为北天极。面朝北天极可以定出地平面上四个方向:前北后南,左西右......
本文的目的是将红外地平仪误差分析方面的前人成果作一个系统的归纳,并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文中首先按基本工作原理......
观察星空是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活动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意义,所以深受师生的欢迎。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这项活动呢?使用......
<正>《地球的运动》一章涉及经纬网、晨昏线、地方时、时区与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周日视运动等多个知识点......
<正> 一、天球坐标系 天体在天球上的视位置,可以用天体在天球的球面坐标来表示,天文常用的球面坐标系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和......
<正>Visio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表绘制软件,它有许多Word软件所没有的绘图工具和功能。它是MicrosoftOffice家族中的一员,用它绘制好......
<正>笔者发现,一些复习资料中关于杆影端点移动轨迹的描述不够完善甚至错误,以北半球中纬度冬至日的端点移动轨迹(简称轨迹,下同)......
<正> 北极点:天顶与北天极(N)重合。夏至日时,太阳整日不落,在天空做逆时针方向运动(仰视),其地平高度为23.5°,如图3中上图所示。......
<正>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中,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由于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这一段内容,提供了如何计算......
地理教具是实现地理直观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被广泛推进与使用的今天,地理教具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化解自然地......
<正>一、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特征及变化范围《地理教学》2014年第7期《太阳周日运动轨迹图的绘制方法》一文中在讲到太阳周日运动时......
<正>一、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而使得地球上的人观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我们通常所理解......
<正>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通常运用定性画法,难以准确研判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规律.笔者运用不同天球模型及其转换画出太阳周日视运......
本刊在2015年第17期发表"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的计算及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示意图的制作方法"[1][1,经过仔细阅读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这样在我们的眼里,太阳一天中东升西落,同时在一年中每天东升西落又有规律地产生......
天球绕天轴旋转,每日一周,天球上的所有天体都跟着天球一起旋转,也是每日一周,叫周日视运动,周日视运动的轨迹与天赤道平行。太阳是对地......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一章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读懂《九月星空图》,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
第一是基础关。中学各科教材和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在。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