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民族志相关论文
“身体感”的概念是一个较为符合目前科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框架。就感官人类学对于民族志的“身体感”书写而言,传统文本研究有其局......
随着市场环境和传承生态的改变,传统文化保护与价值挖掘成为当下热点话题。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传统手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不仅......
在当前影像民族志爆发式发展之际,重新提出并思考影像民族志如何接入人类学的问题,事关学科本身的定位与发展。以近期的一次影像民族......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化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民族志所遭遇的“表述危机”应运而生的视觉人类学获得长足发展,作为视觉人类学研究手......
当下人类学的学科理想讨论的一个话题是:作为单一学科的人类学如何建设?这种主张强调人类学的未来在于当代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这一......
人类学中的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被纳入文化传播研究中。中国古代木偶戏的诞生和发展与"仪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四川资中中型杖......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演变,承载了太多形式的变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我国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者们,在历年的研究......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族志影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类型及创作方法,从最初的观察式影像到后来的参与式、虚构式、应用式影像创作类......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演变,承载了太多形式的变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我国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者们,在历年的研究中......
作为民族志文本的特殊形式,影像民族志在文化的细节描写方面具有优势.传统的影像民族志长于在具体情景中对文化完成局部细致阐释,......
抢救人类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是欧美各国在全球殖民统治、对土著居民采取压迫与同化政策的历史语境中,受到社会进化论的直接影响而......
在非遗保护愈受各界重视的大背景下,扎堆于政策建议的既有学术探讨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同质性弊端。而影像民族志作为一种多元化动态......
中央研究院于1928年成立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其社会科学所与历史语言所先后派出四支考察队,前往云南、四川、广西、台湾各少......
罗伯特·弗拉哈迪以《北方的纳努克》成就了他“世界纪录电影之父”的盛名。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运用的拍摄方法,所......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学界简称为民纪片)是对我国16个少数民族拍摄的21部影像民族志......
影视方法正在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运用于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影像民族志不仅仅是纪录、描述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理解世界的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从1903年至1952年,大理是外国人在云南旅行、研究与传教的重要地点,其自然地景、城乡风貌,特别是“民家”(白族旧称)经济、宗教、......
本刊2019年第19期刊登的吴雁、林燕琳《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藏区影像民族志创作》一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九大专项课题“新时代......
<正>2017年7月14—29日,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贵州大学、长江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主办了"文化多样性与影......
影像民族志既是影像作品,又是民族志作品,因此影像民族志具有影像与民族志记录的双重规律。影像摄制方面,民众在摄像机前“表演”......
当今社会,许多学科都将影像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人类学纪录片应运而生。纵观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研究者通过影像来记录人类社会的发......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类学与纪录片理论的嬗变与电影技术的发展,以"直接电影"为旗帜的新纪录片创作方法迅速成为欧美民族志电影的主......
近20年来,中国人类学影像民族志呈现出多种文本类型,从事影视人类研究的学者们依照不同的理论框架,发展出学术宗旨、创作方法与表......
对于视觉人类学来说,环境肖像是特定生境关系与族群认同的视觉表征,而影像民族志更是对其图文互证的深描。文章以"中国白族百村群......
"生态音乐学"的发展过程与生态学或文化生态学所涉及的诸多问题相关,也得到了来自非西方传统音乐的启发,并呈现出声音/音乐、文化/......
"虚构式影像民族志"是一种与虚构电影相近似的影像民族志类型,其基本特点是以非现实性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某种社会文化的基本形......
一般撰写制作影像民族志或学术性影片时,面对文化现象有着两个任务:一是真实纪录、客观还原;二是理解和诠释,即在完成对拍摄对象完......
随着茶马古道研究和旅游热潮的兴起,社会各界给予茶马古道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茶马古道民族志影像资料中呈现古道沿途社会......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
影像民族志既是影像作品,又是民族志作品,因此影像民族志具有影像与民族志记录的双重规律。影像摄制方面,民众在摄像机前“表演”......
2013年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逝世35周年的祭辰。这位在人类学理论与民族志写作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的女学者,也是人......
近30多年以来,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经历了从理论到方法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学术范式的转变与视觉文化的再度勃兴,确立了影像民族志的学......
本文以当代中国影像民族志的历史发展为例,就影像民族志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影像民族志的思想性(问题导向)、科学性(科......
《冈仁波齐》是一部成功借用了影像民族志手法的剧情片,张扬导演通过"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综合运用,客观记录和主观建构的共同......
自2014年成功申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计划的优势课题培育项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像民族志大系及......
以自传式纪录片为载体的"土著影像",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者索尔·沃斯和约翰·阿代尔进行"纳瓦霍人电影计划"之后,在世界范......
<正>引言:2016年秋,第三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四位学者的论文汇于本刊"视觉人类学的学科发展趋......
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柯蒂斯是一位致力于记录和保存北美印第安部落文化的早期影像民族志工作者。柯蒂斯曾到访近百个印第安部落,希......
在藏边社会的研究途径中,影像研究是一种有独特价值的进入方法。从1900年至今,不同背景的影像作者在藏边地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记......
文字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是当代文化的新转向,现代公民越来越倚重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这种"转向"标志着建构世界的不只......
作为现代中国大陆最早开展台湾原住民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先驱,林惠祥在1929、1935年两次台湾之行中都拍摄了不少台湾原住民社会生活......
<正>20世纪60年代以降,西方人文学科领域普遍的质疑"和"解构"思潮开始蔓延于人类学学科,具体表现在民族志的写作上,一度被认为是"......
以格尔茨的"深描"理论为框架,视觉人类学界倡导以"语境强化"为表征的"深描式"影像民族志。民族志影片《布格勒萨伊》将哈萨克人族......
香港电影的题材与精神历来与香港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在香港这样一个难以建立宏大历史话语的空间里,流行文化的崛起完成了香港现代化......
有学者认为藏区影像民族志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主体间性视域考察藏区影像民族志创作,主体间性理论的不断成熟有助于弥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