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恶风相关论文
中医内科学选择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痹证初起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的主证是:①疼痛②酸楚③重着④麻木⑤酸软无力2.男性,52岁,一......
例一.黄某,男,35岁,工人。1986年3月15日就诊。病巳半月,初始于感冒,发热无汗,咳嗽身痛,某医投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药后全身汗出,发......
大青龙汤:麻黄12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甘草6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掰),石膏18克(碎)。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汤源于《伤寒论》,为群方之冠,它的类方亦很多,张仲景早有精辟的论述,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近代科学的......
为使广大中医函授生在学习中医方剂学时,掌握重点,简明易记。特对常用方剂列展钢要于下,丈中项目依次为:方名、功效、主治、辫证要......
丙寅仲夏日,余治一少妇。因旬日渐感呕吐恶心,进油腻物尤甚,纳谷不香,时有汗出恶风,大便溏薄,小便尚调,嗜睡,不耐劳作,身孕3月。......
《伤寒论证治类诠》(以下简称《证治类诠》)是任应秋教授所著。该书立足辨证施治,将《伤寒论》原文全部拆散,而从症状、治法、方......
“阴火”一证,为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所创,它既不同于后世的“阴虚火旺”证,又不同于阳明热盛的实火证。前者治在肾,如六味地黄......
“药引”是方剂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我国临床医家应用它的历史大约已有二千多年。最早较系统地在处方中配“药引”的当推汉·张仲......
二、从字里行间找问题,但不要死抠字眼,咬文嚼字。张仲景是后汉人,汉代的文章有汉代的风格,名词、术语也不完全和现在相同,所以每......
方剂,古称汤头。它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以必要的剂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临床的。它......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红枣5味药组成。为治血痹证而设,功能通阳行痹,调和营卫。余临床凡辨......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临证若能严守病机,因证化裁,治疗他疾,可收到异病同治之功效,......
疼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总因经脉失于运行,络道痹阻而疼痛不已。究其原委,不外虚实两途。《素问·举痛论》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
桂枝汤属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由于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
桂枝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是一首治疗外感病名方。笔者根据本方调和营卫之机理,施治于临床,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便秘王某,男......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陈某,男,42岁,教师。1990年11月20日初诊。右下肢足趾及足跗部疼痛3月余,西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给予扩......
桂枝汤原载于汉代张仲景氏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书 ,为后世医家所习用并奉为治疗外感发热之经典方剂之一。我们应用本方传统煎剂......
头痛乃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很多病人常以头痛力主诉求治于门诊各科。不予止痛,病人痛苦不堪,予以止痛,则易掩盖病情,延误诊治。故辨......
玉屏风散由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方药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以上三味,研为末,每日2次,每次9......
茶叶作为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是药茶实际应用的扩充发展,用一味茶叶治病,毕竟势单力薄,主治范围有限。为了扩大所能治疗......
项强【原文】伤寒项强,何以明之?太阳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臂内,侠脊抵腰中,经曰:太阳之病,项背强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