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除大热相关论文
直肠癌是直肠齿线以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的癌 ,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临床多因长期便血而呈慢性消耗性损伤性病态 ,术后多呈现......
目的:本文是讨论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效果.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
气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该类发热症,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多有阐述.李东垣特别重视内......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内经》"劳者温之"和《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和阳虚发热的启示下,首创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损、内伤......
金代医家李杲(晚年号东垣老人)提出著名的"甘温除大热"之说,相沿至今,临床医家有许多验证与感慨!东垣是补土派的鼻祖,他为何要重视脾胃......
剖析“补中益气汤”,给临床处方、用药引以明镜,触类旁通;以药物的性味,归经,致以甘温除大热,归经至所,补其中土,旁理脏腑;审病处方目牛无全......
朱良春老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亦有独到之处,今选其别阴阳、分虚实、师李氏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之治验2则并浅析体会,......
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该方首创"甘温除大热"的思想,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李东垣曰:"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
<正> 赵××,男性,22岁,江苏籍,农场工人。因间歇性发热1个月于1980年9月19日住上海中山医院,住院号153508。患者于8月19日突发高......
期刊
"甘温除大热"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彰于李东垣,是中医学认识、治疗热病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故分析"甘温除......
1病案分析胡某,男,89岁,住院号:150242,ID号:10093837。住院期间因反复发热,多汗,乏力。2015年4月30日邀余会诊。证见:热性面容,神志......
清·徐大椿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著成《杂病源》十一篇,从有关杂病病源的认识、病机的分析、辨证的关键等方面,做......
<正> 李东垣内伤学说中提出的“阴火”论点,后人时有争议,如内容、治疗、名称等问题。这里略加剖析,作为学术上的探讨。一、“阴火......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实践体验天津市南开医院(300IO0)赵家驹“劳者温之”、“损者温(益)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东垣改“益......
<正> 一、来源李东垣《内外伤辨·饮食劳倦论》:“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
<正> 自从李东垣提出甘温除大热的理论与实践之后,历代医家对甘温除热性质的认识並不一致,因而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这一问题涉及到......
<正> 病历摘要:患者杨××,男性,55岁,教师,住院号:1393。患者于1981年8月28日以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介绍入院。入院前四个月患者......
李东垣的成就反映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书。其中以《脾胃论》最著名,故被誉为脾胃学说的宗师。若从科学......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东垣师承张元素 ,对其“古方今病 ,不相能也”的观点颇为推崇。在尊重实践 ,......
朱良春老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亦有独到之处 ,今选其别阴阳、分虚实、师李氏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之治验 2则并浅析体......
<正> 甘温除大热为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立。笔者临证应用薄有体会,仅将一得之见,聊述于下。甘温除大热的机理发热是一临床常见证候,......
<正> 变应性亚败血症又称Wissler—Fanconi综合征。临床上以反复长期发热、皮疹及关节症状为三大主任。本症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激......
甘温除大热法,为元气虚发热而设,其理论渊源,始于《内经》而彰于东垣,如《内经》提出了“虚则补之”,“劳者温之”等治则,对内伤发热,明确......
<正> 脾胃是人体十分重要的脏腑.历代医家对脾胃的论述,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兹就本人浅见,作简单的介绍与讨论.早自《内经》,......
浅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创立的"脾胃学说",得出"脾胃为元气之本"。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探讨了"内伤热中证"的发病机......
<正> 甘温除大热的问题是老题重提,笔者认为重新加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讨论一下“大热”。从现代医学看,大热是属于发高烧(......
<正> 参苓白术散是广泛用于临床的有名方剂。该方以参、术、苓、草四君子为基础,配苡仁扁豆、砂仁健脾益胃,渗温降浊;山药,莲米平......
目的观察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33例,观......
1病例资料1.1泻后发热万某,男性,64岁,农民。主因"解水样便7d,伴发热2d"于2009年12月1日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患者解稀水样便,每日10......
"甘温除大热"之论,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导师刘景源教授认为,其实气虚发热的机制并不复杂,它是因为气虚不能内守,浮越于外所致,......
《本草蒙筌》为明代医药学家陈嘉谟所撰。陈氏长于医药,工于诗文,晚年集诸本草之长,并附自己几十年医药经验,编成是书。书中各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