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相关论文
东晋初年的庾亮曾对人说,竹林之游的事,“中朝不闻,江左忽有此论,皆好事者为之也”。“中朝”指西晋,按照这句话的说法,似乎“竹林七贤”......
陈寅恪先生为他人著述所写的几篇序文,有雅然不尽之致。我曾比较集中地介绍过这十四篇序(《读书》二○○九年第六期《陈寅恪的序文......
三联书店二○○二年出版的《陈寅恪集》“是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刊印之《陈寅恪文集》基础上进行的”,其中一九八○年出版《寒柳堂集......
汉语词类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本文认为不按汉语特点,不问前提,不作对比,盲目地因袭模仿的“语法体系”,只会离汉语语料、语感越来越远,其......
以小见大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面对千头万绪、琐碎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发现其背后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小见大的......
收到复旦大学周言君寄来所撰《王国维传》书稿,展读一过,颇有感触。今年是王静安先生自沉八十五周年,王先生的全集也基本出齐,此皆研习......
“二代”商人要传承中国传统的处世智慧 正如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8期刊登了侯振胜、姜威两位老师撰写的《浅谈〈木兰诗〉中的历史信息》(以下简称《浅谈》)一文,这篇文章......
陈寅恪先生的相当一部分诗作寄意隐曲,颇难索解。周一良先生说,“有些诗如一九四五年八月‘铁骑飞空’一绝,我还弄不清其含意,有待专家......
在《柳如是别传》第三章中,陈寅恪先生在考论程松圆所作《朝云诗》八首之后,以为“松圆生吞活剥杜诗原句太多”。忍不住接着写道:“今......
《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有一首题为《杨遇夫寄示自寿诗五首即赋一律祝之》的诗: 鲁经汉史费研寻, 圣......
对陈寅恪先生史学研究的渊源、成就、特色以及史学思想与方法等,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然而对陈先生重视政治史研究的史学特色,似乎......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
《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历史上敢发前人所未发、逻辑推理形式丰富、不知为不知、敢否定并纠正、注重信......
期刊
一、教材《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
刘燕远女士的《柳如是诗词评注》在世纪之交出版了。本书的注、评细腻而严谨,实际可看作柳如是的评传。诚如白化文先生的序所说:“......
按照来源途径看,史料一般可以分为原始史料与非原始史料、一手史料与转手史料。原始史料是指历史事实发生时的资料,而且是该历史事......
《读书》二○○六年六期袁津琥《陈寅恪先生佚文的一则线索》说到闻宥先生言《京师图书馆月刊》曾刊载陈先生的文章,袁氏就此设问:“......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
《李嘉言纪念文集》图片部分收入陈寅恪先给李嘉言的一封信的手迹图样。谢泳教授看到后,认为有关寅恪先生的资料为首次发布,很重要,来......
读完蒋天枢教授编著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掩卷长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盖棺论定,陈寅恪在学术上的贡献,似乎已经为世所公认(当然......
已经是将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一天,吴宓教授和几位青年学生在清华园的藤影荷声馆里促膝谈心,兴趣正浓,吴先生忽发感慨说:“自古人才......
天津市文史专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嫡传弟子卞慧新今年已是10l岁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年近百岁之时,老人仍笔耕不辍,编著出版了......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游历了一间知识和思维的殿堂,那么,结课则是要帮助学生推开一扇门,走出殿堂,去领略更加广阔的世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