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硼替佐米组)和常规化疗(常规组)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7 月至2012 年12 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的103 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接受不同的化疗方案分组,其中硼替佐米联合化疗组54 例,常规化疗组49 例,根据各组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疾病进展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诱导治疗结束后,硼替佐米组(VD±T、PAD±T、VMD±T)获得完全缓解(CR)7 例(13.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 例(53.7%)、部分缓解(PR)11 例(20.3%),总体反应率(ORR)87.0%;常规组(VAD、DVD、MPT、DCEP)获得完全缓解(CR)6 例(12.2%)、非常好的缓解(VGPR)14 例(28.6%)、部分缓解(PR)13 例(26.5%),总体反应率(ORR)67.3%,硼替佐米组的VGPR 率、ORR 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 及0.019).亚组分析显示:年龄>65 岁,两组ORR 无明显差别(P=1.000),年龄≤65 岁,两组ORR 有明显差别(P=0.013);肌酐≥135 μmol/L,两组ORR 率无明显差别(P=0.661),肌酐<135 μmol/L,两组ORR 率有明显差别(P=0.008).中位随访时间21 月后,硼替佐米组、常规组中位OS 分别为47、36 个月,中位PFS 分别为24、20 个月,两组中位OS、PF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367和0.154).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中,两组中位OS 分别为46、13 个月,中位PFS 分别为24、9 个月,两组中位OS、PF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11 和0.008).单因素分析肾功能异常、β2微球蛋白、ISS 分期、骨髓瘤浆细胞比例、13q-与OS 密切相关;白细胞减少、肾功能异常、β2 微球蛋白、ISS 分期、骨髓瘤浆细胞比例、13q-与PFS 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骨髓瘤细胞比例是PFS独立预后因素.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感染、胃肠道反应、乏力、外周神经毒性.硼替佐米组白细胞减少、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组高,但经积极处理后可以耐受,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对初治MM 有更好的近期疗效,白细胞减少、感染发生率也较高,但大部分患者可耐受、可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 MUM1蛋白在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on- Germinal center,diffuse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广泛表达,且与DLBCL多药耐药、预后差密切相关,在DLBCL的
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属于豆科(Fabaceae)落叶灌木,全世界共有百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亦是木本油料植物,具有
以存储密度高、存储寿命长为特点的光盘存储技术是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介质一直是光存储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与无机材料相比,有机介质材料具有灵敏度高、容易加工和便
  目的 探讨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我院住院初发的B 细胞淋巴瘤患者446 例,将接受化疗满4 疗程并有完整临床
会议
  目的 分析63 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5 年1 月至2013 年5 月份收治的63 例老年PTCL 病例资料.中位
会议
会议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在我科行APBSCT 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6 例,
会议
  目的 分析非霍杰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本院病案数据库提取2006年01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NHL患者的资料,剔除未能明确病理分型及重复入院
会议
  目的 评价剂量调整的EPOCH-R(DA-EPOCH-R)方案在初诊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了NCCN-IPI、IPI、A-IPI、R-IPI 这四种预后指数在以DA-EPOCH-R
会议
  目的 探讨新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临床特征及p53基因缺失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