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本血吸虫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重要寄生虫,其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对宿主造成严重危害。据报道,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 (PP1)在细胞周期的调节,精子生成等生长发育及生殖相关的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日本血吸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PP1家族成员基因,并利用RNAi技术研究其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鉴定出三个日本血吸虫PP1家族基因,其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内均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血吸虫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重要寄生虫,其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对宿主造成严重危害。据报道,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 (PP1)在细胞周期的调节,精子生成等生长发育及生殖相关的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日本血吸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PP1家族成员基因,并利用RNAi技术研究其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鉴定出三个日本血吸虫PP1家族基因,其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内均有转录且主要定位在性腺相关器官及组织;该三个基因的功能抑制导致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迟缓、生殖系统的成熟延迟及虫体细胞有丝分裂活性的降低和雌虫产卵量的减少及合抱雌雄虫的分离,说明这三个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阐明PP1家族基因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及繁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VP2蛋白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其在各类表达系统中均呈现出表达量低、可溶性差的问题.为了改善和提高VP2蛋白在大肠杆菌表系统中的可溶性表达,我们利用9种不同的可溶性标签与VP2蛋白进行融合表达,9种标签分别是:Grifin,GST,MBP.NusA,SUMO,Thioredoxin,γ-crystallin,ArsC和PpiB.结果 显示,在这9种可溶性标签中,Gri
本研究构建了DHAV-1的DNA-Launched感染性克隆,并构建了带有不同poly(A)长度(0-40个A)的感染性克隆。转染BHK-21细胞后,每隔12h收集细胞上清和细胞测定病毒拷贝数,并将拯救病毒接种12日龄鸭胚和BHK-21细胞,连续传20代后,测定每一代病毒的poly(A)长度和病毒增殖量。结果 显示不同检测时段poly(A)25组在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均为最高,而在细胞上清中poly
许多病毒的非编码区都与其生命周期中的基本步骤紧密相关。然而,双RNA病毒科在正链RNA合成与翻译上的很多细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禽双RNA病毒属的典型代表,其基因组以双股双链的RNA为特征(A和B节段)。本文通过建立一种新型可视化的minignome和双顺反子系统,探索了UTR在IBDV正链RNA转录和翻译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UTR是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执行IBDV
2014年1月至今,我国部分地区饲养的樱桃谷北京鸭商品肉鸭发生了一种疾病,典型病例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喙部萎缩和舌头外伸.为诊断该病,从1个44日龄感染鸭群选典型病例和外观正常者各10只,对其体重、喙和舌头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进行了分子检测、病毒分离纯化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显示,典型病例的体重(1.72±0.29 kg)和喙长(5.03±0.57 cm)与外观正常者(2.93±0.26 kg和7
鸭瘟病毒感染水禽(鸭、鹅等)常常造成严重的发病和死亡,解析鸭瘟病毒UL54基因及其编码ICP27蛋白的特性和功能,对于阐明鸭瘟病毒的致病机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对鸭瘟病毒UL54基因进行克隆、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和抗体制备;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分析转录时相和表达时相;用免疫荧光法对UL54蛋白进行细胞内定位分析;用种间异核体技术解析UL54蛋白的核质穿梭活性及其功能区;构建基于BAC的UL
E.acervulina子孢子入侵鸡的肠上皮细胞是一个快速的、多步骤的过程.在入侵的早期阶段虫体分泌微线蛋白,此类蛋白参与宿主细胞的黏附,并和虫体的肌动球蛋白系统相连接,为子孢子的驱动入侵提供了平台.本项研究中,我们发现E.acervulina微线蛋白3(EaMIC3)是由7个串联的微线蛋白重复区域(microneme adhesive repeat regions,MARRs)构成.我们克隆并表
本研究利用坦布苏病毒(TMUV) NS1蛋白单抗进行NS1蛋白亚细胞定位及B细胞表位的筛选.以TMUV NS1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单抗.TMUV转染BHK21细胞后,用NS1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DAPI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S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设计覆盖NS1基因全长35对引物,退火形成35条片段(含16AA).构建35个截短NS1基因原核重组载体并表达.NS1单抗为一抗,35段短肽为抗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是我国近年来爆发流行的新型黄病毒,主要引起感染蛋鸭产蛋量下降.本研究比较了DTMUV在幼仓鼠肾细胞(BHK-21)、白纹伊蚊细胞(C6/36)、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以及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上的适应性差异,发现病毒可较好地适应BHK-21、C6/36和CEF细胞,且在BHK-21细胞上适应性最佳.将DTMUV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至280代,发现病毒滴度随传
自噬是真核细胞的一种"自食"现象,细胞通过自噬降解变性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鸡球虫基因组数据库中已发现11种自噬相关基因,提示鸡球虫具有真核细胞保守的自噬现象,但自噬对于虫体活性的影响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成功获得多个鸡球虫自噬相关蛋白,发现饥饿条件下子孢子自噬相关基因高水平表达,间接证实自噬对子孢子活性的作用。本研究拟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疾病。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在顶复门原虫中最简单直接,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鸡球虫的裂殖生殖一般是3代。毒害艾美耳球虫的第一、二代裂殖生殖发生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第三代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发生在盲肠黏膜上皮细胞内,易于鉴别分离。艾美耳球虫发育史中,除了未孢子化卵囊,其余发育阶段均为单倍体,其性别的分化和发育可能取决于最后一代裂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