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C和WebAccess的远程实验监控系统

来源 :第27届中国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三轴实验控制系统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网际组件WebAccess和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的真三轴仪远程实验监控系统。在分析三轴仪基本功能和组成的基础上,对三轴仪的液压伺服系统和测量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并且完成了上位机监控画面。系统通过WebAccess与PCC模块间的通信,实现三轴仪温度和压力的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实验表明,采用PCC和WebAccess软件用于监控三轴仪的实验过程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第三方构件的接口规约通常缺少接口行为语义信息。行为语义信息体现为构件接口方法调用的约束信息,包括这些方法调用的顺序、方法参数值的约束和方法返回值的约束。基于动态分析技术,本文提出一个通过交互追踪提取构件接口交互约束的方法。方法在系统测试用例集执行过程中,捕获构件与系统其他构件间的交互追踪序列,采用获得的交互追踪序列增量推理构件与系统其他构件间的接口交互约束,并将接口交互约束建模为带参数的有限状态机
通过构造一个新的积分不等式,讨论了不确定多重时滞中立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问题。该中立系统考虑了中立、离散和分布型时滞。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获得了系统基于LMI的时滞相关稳定条件。不需要对原系统进行模型变换。最后数值算例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考虑了含有区间变时滞的离散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应用一种新的Lyapunov泛函法,本文可以得到使得系统渐进稳定的时滞相关条件。通过巧妙的构造自由矩阵并应用矩阵函数的凸性,我们不需要将时变延迟放大为其上界,从而避免了放大引起的保守性。本文得到的稳定性条件都表示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可以很方便的用相关的工具进行求解。文章最后给出的例子可以证明,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极大得减少结果的保守性。
本文针对控制器具有加法摄动和乘法摄动的一类不确定线性离散切换系统,研究了二次镇定弹性保成本控制问题。基于多Lyapunov函数方法,得到该系统在弹性保成本意义下的二次镇定充分条件。利用这些条件可以容易检验不确定线性离散切换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并且满足成本指标上界。最后用仿真例子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说明了文中结果的正确性。
研究有时变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建立在传感器与控制器间,控制器与执行器间皆有时变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状态反馈网络控制系统模型。基于异步动态系统理论,Lyapunov稳定性原理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状态反馈网络控制系统的指数稳定的半负定矩阵条件和控制器设计方法。数值例子说明半负定矩阵条件和控制器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提出“时滞三分法”讨论线性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将时滞区间等分成三部分,然后在每个子区间上定义一个Lyapunov泛函,从而获得在整个区间上的一个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利用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定理,针对时滞为常数,时变连续可微与不可微三种情况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时滞相关条件。数值例子表明,这些条件较已有结论具有更小的保守性。
本文考虑中立型时滞系统的动态输出反馈镇定问题。首先对系统进行中立型变换,并结合相应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构造,从而得到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判据;然后,通过补偿器的参数化方法,得到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补偿器的存在性条件,并给出了补偿器的具体表达形式。最后,仿真示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自抗扰控制(ADRC)能克服未建模动态与扰动的影响,无需已知精确模型。然而,ADRC的参数较多,整定比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ADRC设计方法,通过对ADRC反馈增益与系统相位裕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一种反馈增益的调整规律。该设计方法先根据实验数据对ADRC非线性补偿项的增益系数b0进行估算:然后结合电机的性能参数,设计出跟踪微分器与扩张状态观测器;最后按照调整规
考虑时滞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序列作用下的指数稳定性问题。首先,通过构造二次型与逐段二次型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从而得到了系统的稳定性判据。然后,利用变量代换与积分不等式证明了指数衰减率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特征。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为描述机器人队列的运动过程,从相对位姿的角度定义了多移动机器人的队形模型。基于leader-following方式引入切换控制思想,跟随机器人选择领路机器人中轴线上的前后两点作为参照点,对应设计子控制器使系统指数稳定,根据领路机器人线速度的正负情况切换子控制器,保证队列收敛到目标队形,使机器人队列运动的更平稳。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队列表现出良好的整体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