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黄芪-丹参药对预防大鼠脑缺血的药效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法和TTC染色法评价黄芪-丹参药对模型大鼠的药效影响。采用NMR技术分析实验大鼠血清的代谢轮廓,寻找与药效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预测相关靶点。另外,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预测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脑缺血的潜在作用靶点。结合2部分获得的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找寻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脑缺血的重要靶点。结果行为学评价和TTC染色结果表明,黄芪-丹参药对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的损伤。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得到12个代谢物与脑缺血损伤密切相关,其中脂质、N-乙酰化糖蛋白、肌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丙酮酸、甘氨酸和肌苷8个代谢物在给药后有显著回调,并预测得到71个与回调代谢物相关的靶点。另外,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找到了58种潜在活性成分,并预测了84个与脑缺血相关的潜在靶点。最终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得到了排名前五的重要靶点为MAPK1,AKT1,MAPK8,VEGFA和STAT3。结论黄芪-丹参药对可以预防脑缺血带来的损伤,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发现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MAPK1,AKT1,MAPK8,VEGFA和STAT3靶点有关,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