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民族体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文化.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民族传统体育也趋于萎缩,亟须加强保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分析,研究以开展现代体育运动-户外运动为例,为民族传统体育注入新的血液,寻找新的出路,以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其他文献
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7)中期的儒学家.徂徕早年崇信朱子学,至四十岁前后学风逐渐转变.他创立的古文辞学派,主张尊圣王之道,批判朱子学,并与同时期的儒学家——古义学派创始人伊藤仁斋(1627—1705)对抗.徂徕学派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经世致用”的实用色彩.徂徕尊“诗书礼乐”六经之学,认为礼是“道之名”,是实在之“物”.然而《葬礼略》作为徂徕少数与实践之“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制社会,而作为礼制社会的成员,道教徒们必须依据自己的身份在师徒之间、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用相应的礼仪与人交往,这样才能正常的开展日常生活,这些礼仪活动也是相当重要的.中古时期是道教各项礼仪衍化成型的重要时期,道教事师礼与事俗礼也不例外.期间,道教事师礼经历了由如民事官礼向如事父礼的转化,也经历了对佛教事师礼的吸收,衍化过程充满了俗世社会的色彩.道教事俗礼则
科仪和戒律,是道教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定义上很好区分,所管辖的范围界限也很明显.但是在道教经文描述的实际的受戒、行仪过程中,科仪和戒律却难以用定义去区分开来,二者总是混杂在一起的.故慾借用敦煌写卷《洞玄灵宝自然斋戒威仪经》里关于仪式和戒律的内容,来理清二者的关系.
《老子》是道门中重要的经典,道教为了宣扬自己的教义,依附《老子》创作了一系列注经、戒律、法籙.天师道时期就已开始授受《老子》及相关经戒,南北朝时更是与法位相结合,在授予弟子法职的同时举办《老子》传授仪式.本文主要对《老子》传授仪式的形成及演变进行了简单的考证,并简单罗列了《老子》传授仪式的节次,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鉴.
“卜宅兆、葬日”仪节在传统的丧葬礼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伴随而来的是民间信仰对此礼俗的高度重视.至于宋代,民间风水观念与前代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乃在於“风水”概念的产生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选择方式.《葬书》是首部对“风水”概念加以界定的书籍,然而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及作者,一直未有定论.今据宋代风水的发展理路、民间礼俗信仰以及历代文献所引《葬书》的情况,试对《葬书》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及风水理念
“副榜”制度是清代科举系统中乡试正榜的附加设置,顺治二年(1645)清朝首次举行乡试便出现了副榜,到顺治十一年其制度基本完善,康熙时期一定程度的调整之后,副榜制度定型,并一直沿用到清末.乡试副榜制度一方面增加了政府取士的途径,一方面也是落榜士子入仕的又一门路,副榜的相关规定还对乡试前的录科和录取比例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副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戚学标乃清代浙江温岭学者,精通小学,笔耕不辍,着述丰富,尤以《汉学谐声》闻于世.本文通过爬梳流传史料与戚氏宗谱,对其生平的几个核心问题略作考证.
谢希逸《琴论》最早见载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学者多以为谢希逸即刘宋谢庄,因而其他题为谢希逸的著作亦归谢庄名下.现于明代琴谱《琴书大全》中辑出谢希逸佚文一篇,结合谢希逸其他作品发现其中多涉唐宋琴事,与谢庄身世不符.从而证实谢希逸真有其人,而历代文学史及琴史所载《琴论》等书作者谢庄当为宋人谢希逸.
南宋自定都临安府到灭亡,共150年有余.在这150余年间,有120余位知府履职.虽然这些知府的任职经历都有其独特性,但作为一个庞大和特殊的群体,势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本文就从临安府知府群体的出身、籍贯、选任与迁转三个方面对这些特征加以总结,并顺带探讨一下其背后折射出的宋代政治的走势、宋廷制定政策的取向等问题.
目的:蹴球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一个竞技项目,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蹴球队备战北京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前训练安排的研究,找到更合适的训练手段、负荷量、负荷强度,为获得更优异的成绩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蹴球队赛前训练安排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蹴球项目66次的赛前训练课,目的任务明确,训练负荷的控制合理;训练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