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晖教授从肺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经验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张朝晖教授治疗从肺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经验,在治疗上以气与血的关系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引药、气药和疏利药物的辨证使用,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症状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什么是中医领域的“蝴蝶效应”。人体毫无疑问是一个混沌系统,他的运行应该符合混沌理论,因此治病需要找准关键的初始条件。这个要点是什么?个人认为是病“机”。找到治疗中的初始条件,让药物作为新的初始值代人体内,符合体内自然疗能,并且放大其效应,这就是中医临床治疗的“蝴蝶效应”。中医病机之说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但长期以来的高等中医药学教材中病机的“机”字,其义为机理、机制、规律一类,并
张树荺所论时证系指夏秋之际流行的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疾病,古称霍乱,实为寒湿霍乱,由于当下医者面对此证常无办法而乱投方药,而贻害患者,因此深入研究张仲景、陈念祖及吴瑭之说,同时参以数年临证所得,俾临证者仓促而无所失,垂危者亦可以回生。其临证实遵循泄痢霍乱,临证当辨,泄痢之治,宜分寒热的原则。张树药先生为了提高同道的医学水平及临证应急之需,将自己数十年手录灵验医方,汇集整理成册,名曰《经验良方
洪天锡,字吉人,号尚友山人,清代天津名医,生卒年代不详.著《补注瘟疫论》一书。在理论方面,他十分推崇明代瘟疫病学家吴有性的学术主张。洪天锡先生看到风寒暑热伤人,皆有中、伤之别,认为瘟疫病也有相似的规律。所谓中疫,指正气不足,疫邪直接深入脏腑,病情深重。所谓伤疫,指正气充足,疫邪藏伏在膜原,病情相对轻浅。他又引用喻昌、周扬俊、张璐、万密斋诸多名医的经验作为证据,明确提出:“以直入脏者为中疫,则以伏于
高思敬一生精研医学。在临证中对各种外科急危重证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对于脑疽、流注、疔毒走黄等症多获奇效。凭借闲暇之机,奋笔著述,将平生临证的经验体会纂编为书,名曰《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名为“十种”,实际收录医书7种。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专著《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l卷、《外科问答》l卷、《逆证汇录》1卷,脏腑运气学专著《五脏六腑图说》l卷、《六气感证》l卷和《运气指掌》1卷。高思敬
覃保霖出生壮医世家,著有《陶针疗法》、《观甲诊病》、《中华鲜花叶透穴疗法》(合作)等专著,其发表有《壮医陶针考》、《中医旋乾坤针法》、《壮医源流综论》等科研论文百余篇。覃氏十分重视内经与医易的理论研究与运用,强调内经与医易不仅是中华文化之根,且若要加以合理利用,对临床实践大有裨益。从目前所查的文献资料来看,覃氏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壮医理论体系之入。其从壮医对人体机构、生理病机、致病因素、诊法治疗等方面
《秘传眼科龙木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眼科专著,首次将眼病分为内外障72证,其中内障23证,外障49证.虽然该书是经宋元医家补充增录内容而成刊行于明万历年间,但多数学者认为该书72证方论部分大体保留了唐《龙树眼论》与《刘皓眼论准的歌》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其治疗内障眼病的方剂进行遣方用药规律研究,以探究中医眼科早期治疗内障眼病方剂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研究发现:该书方剂用药集中,多始裁于唐及唐以前本草著作
咳嗽是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影响于肺所致的有声有痰之症.咳嗽为临床常见多发病,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体系的探讨颇为深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对本病的辨证施治,张氏提出:“当辨阴阳,当分虚实耳,盖外感之嗽,阳邪也,阳邪自外而入,故治宜辛温,邪得温而自散也;内伤之嗽,阴病也,阴气受伤于内,故治宜平肝养阴,阴气复而咳之愈也。然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症的疾病.有关消渴的病因病机,历来多责之阴虚燥热,虚火旺动.随着中医体质学说、脏腑学说研究的深入,加之消渴病和糖尿病二者内涵的病机并不对等之现实,关于消渴发病的研究,可谓新说林立,百家争鸣.笔者临床所见消渴病因单纯类型少,交错复杂的类型多,于是参考王琦教授"三辨模式",结合患者易感性体质、特异性病位、独特性症状等,辨识病机,立法方药,均有满意的疗效.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漏诊率高、危害性大、复发率高等特点.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生活规律的改变,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被称为精神科的"感冒".中医学并无相关病名,大致相当于"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不寐"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界对抑郁症研究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抑
对于癫、狂二证的针灸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对于两证的治疗大体相同,即均取头面、手足、胸脘、上背、臂阴、腿阳等部穴位,均采用艾灸、针刺、刺血等方法.但是两证也有少许不同的倾向,可谓"大同小异",下面试析其"小异"之处.研究发现,治疗癫狂二证的取穴,古今均有遵循“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原则者,治狂可取巨阙、身柱、心俞、膏盲俞、神门、少商、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治癫可取百会、水沟、上星、风池、神庭、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