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微”探索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jh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微”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要将其“为我所用”,必须高度重视,从组织、队伍、平台、资源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服务学习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引入的时间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在中国高校中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汕头大学在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率先引入服务学习模式,培育校园奉献文化,并把应用服务学习模式的系列公益课程开设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走向海洋》是一门依托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公益课程,第一次在汕头大学自然科学专业中引入服务学习理念.本文以《走向海洋》公益课程为例,通过课程理论框架构建及服务实践设计过程阐述,探讨如何
在通识教育日趋被重视的今天,专业类院校如何开展有质量的通识教育,这是不少专业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以艺术类院校为例,提出以文学课程来承担通识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改革构想,并进行了改革试点.本文就这次改革进行了全面梳理,整理出课改革思路、实施方案、亮点以及效果与反思等相关实践经验.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从数据扩张向质量发展的总纲领,而“美无极、技无涯”的工匠精神正是高质量“中国制造”的文化基础.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培养“缔造传奇的重要力量”的文化子宫,全面打造互联网+时代有品味、有温度、有情怀的“新工匠”,是其新时期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梳理中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的基础上,厘定中国“新工匠”的时代要求,明确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新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地方本科院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适宜选择“通专结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路径.淮阴师范学院采取了以下具体策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构建通专结合的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促进,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园平台与文化品牌相发展,构建社会能力培养体系;学校与社会相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机制.这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为地方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通识教育可谓为一种全人教育,在大学中扮演基础与核心教育之重要角色.通识理念具有基础性、统整性,并且着重于知识之广博性与多元性等学习,对于学生人格的陶塑深具意义.一个能适应社会期望及胜任企业需求的现代公民,乃需要透过多元素养之培育过程.而一所大学通识教育的规划则源自治校理念,完善课程设计,并进一步透过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的推动落实之,使学生开拓融会贯通的器识并培养其独立健全的人格.本文内容
当前,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已日趋成熟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学习,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自发探索、政府全力重视与社会大力配合的阶段.中美双方在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与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应着重从明确创业教育理念、打造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保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完备创业教育支撑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着手,整体筹谋,纵横有道,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创业教育
本文围绕“独立学院是否需要通识教育、能否开展通识教育以及如何推行通识教育”三个问题,分析独立学院通识教育认识的偏差并纠偏,介绍张家界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发展的出路,为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全面开展,推动独立学院应用技术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李克强总理所提出“增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培育“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匠精神”历史悠久,因时代发展,一度出现理解的偏颇,当下,可以立足自身,借鉴日本“职人文化”和德国“工作伦理观”,将其与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校园文化、校企合作相结合,着重在各行各业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精神和“德
高等院校要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注重对科技与创业项目的培育和孵化等等,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大连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回顾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基地运行理念与工作模式、工作机制,逐渐形成的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并以跨学科大讲堂--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启航讲坛”为例,讲座自2008年3月创办起纳入本科培养方案,学生每听五场讲座可得通识教育1个学分.主要探讨讲座课程作为一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顶层设计、建设与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