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与地方相关文化社区的共同努力下,"二十四节气"先后被列入国家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农业博物馆发挥跨区域合作优势,统筹全国十余个社区和机构的文化资源,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展览仍待改进,如设立基本陈列,构建跨区域展示、交流系统.
【出 处】
:
首届“让文物活起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与地方相关文化社区的共同努力下,"二十四节气"先后被列入国家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农业博物馆发挥跨区域合作优势,统筹全国十余个社区和机构的文化资源,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展览仍待改进,如设立基本陈列,构建跨区域展示、交流系统.
其他文献
公共博物馆作为以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社会教育机构,具有非常强的文化属性与公共服务属性,在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人类教育的终身学校.因此,探讨公共博物馆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以及公共博物馆如何配合和适应社会教育并形成互动,是公共博物馆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物工作重要讲话
高品位的教育项目是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要使教育项目在公众间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必须加强教育项目的品牌化建设.河北博物院新馆开放以来,高度重视公共教育工作,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精心培育并实施了十大系列品牌化公共教育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博物馆教育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农业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就博物馆教育如何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从主体、客体、实施方式三方面阐释"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涵."让文物活起来"是一项以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为主要推动力量的旨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文物的全民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实现手段多样.结合南京博物院的工作实践,从博物馆教育方面具体阐释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例如,使用智慧导览,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公众体验活动,出版普及读物,进行网络直播或制作电视节目,加强与学校、社区的合作等.
中国电影博物馆作为电影文化的传播阵地,紧紧围绕国家级、专业化、公益性、第一流的建馆方针和目标,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通过电影展览、各类教育活动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的开发和研究.在当今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潮流下,如何借助影像的载体和形式,形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历史教育、情感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等于一体"活"的电影艺术教育,实现青少年文化素养乃至国民媒介素养、文化底蕴的整体提升,既是满足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并就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展开了深入思考与系统论述,形成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紧跟时代、实践性强的文化遗产思想,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催生了诸多创新性实践成果,指导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普世价值,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习总书记对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非常重视,他认为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重在传承其文化精髓,这对博物馆实现其社会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应突出其社会服务性、以观众为核心以及成为具有包容、共享和协作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对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目前的自然类博物馆进行了重点介绍,并根据三地自然类博物馆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协同发展与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各地主题展览的区域特色不鲜明、相互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等.另外,阐述了三地博物馆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三地自然类博物馆近两年来的一些合作实践案例,就三地自然类博物馆如何做到协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文化的守护者.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机遇,使文物重现"生"机,让博物馆重现"活"力,是文博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从创新和合作两方面的论述,认为唯有文化元素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唯有加强区域博物馆间的合作,才能适应当下形势,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
博物馆的区域合作,不仅是地理范围内馆际联合,也是博物馆之间展示、研究、收藏、宣传的文化交集.展览在博物馆区域交流合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办展的实践为个案,从博物馆展览体系的建立,到展览推广及其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形式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合作的模式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