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深层发酵的研究进展—问题、对策和展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桦褐孔菌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药用真菌。该真菌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在俄罗斯已有四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实践证明,桦褐孔菌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疗效十分显著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Zheng et al.2009c)。化学研究表明,桦褐孔菌菌核中含有黑色素、多酚类化合物和羊毛甾烷型三萜,这些成分构成了该真菌抗肿瘤、抗病毒以及治疗由氧化胁迫诱导的多种疾病的物质基础。然而,桦褐孔菌分布在寒冷地区,自然状态下生长十分缓慢,一般要经过10-15年才能形成有药理活性的菌核。因此,野生桦褐孔菌不是可靠的天然药物资源(Zheng et al.2009c)。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尝试用液体培养桦褐孔菌。但这些研究最初以菌丝体或多糖为指标考察液体培养条件下有利于菌丝体或多糖积累的条件研究。第二阶段是以黑色素、总酚、羊毛甾烷型三萜为指标,重点考察影响这些代谢产物积累的培养条件,获得了桦褐孔菌代谢产物合成的部分过程特点,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评价指标单一,或总酚、或总三萜、或黑色素;(2)深层发酵采用的反应装置绝大部分是摇瓶;(3)代谢产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尚不清楚;(4)对环境胁迫作出的生理生化反应有待于进一步阐明;(5)调控因子对多个种类代谢产物的影响尚不清楚;(6)发酵产物的药理学活性尚未得到系统的验证。第三阶段是以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多变量模式识别为手段,研究调控因子对桦褐孔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该手段的显著特点是以桦褐孔菌某一类产物代谢组的变化为指标,结合培养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某类代谢产物的合成规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不同光质对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积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Zhenget al.2009b),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抗氧化多酚积累的影响(Zheng et al.2009a)等。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开展桦褐孔菌次生代谢调控并对调控产物进行药理学验证是揭示其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规律,实现其深层发酵产物替代野生资源的关键。
其他文献
高速列车制动盘处于高应力、高温工作条件下,盘面温度场变化剧烈,引起热变形和疲劳损伤,影响制动盘寿命和行车安全。摩擦系数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影响盘面温度场。因此,研究制
圆度在形位公差中属于形状误差,除了圆度仪外,圆度还有多种测量方法,如两点法、V型块法、万工显法等,但这些方法由于采点太少,测到的结果不够严密,而且数据处理较为繁琐。坐标测量
数学家G·波利亚曾说过:"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就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大数学家欧拉也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可见,数学这门学科在形成过程中,实验性
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砂轮修整参数与砂轮表面形貌之间的非线形关系模型,以此研究对砂轮修整效果的影响。经试验验证,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
概述了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高强支护的作用与特点,探讨了煤矿采煤掘进中光爆锚喷网高强支护技术、超高强喷射混凝土高强支护技术以及联合高强支
通过分析美国FDA对医药产品上市后监测与再评价的方法及特点,对我国相关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收集美国FDA对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疫苗及血液制品上市后监测的方法及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流行趋势,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需进一步实施新生儿以外人群的
<正>对历史课堂而言,提供"在场"感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工作。现今的世界,之所以充满着发展与创新的机遇,是因为受到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今天现代化道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