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合山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在高温电阻炉中对煤中掺入钙铝基添加剂后在900~1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燃烧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煤中加入添加剂后固硫效率的变化特性,并采用XRD、SEM对固硫灰渣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检测,探讨了Al2O3在不同温度下对钙基固硫效率及固硫产物的影响机理.通过Al2O3与CaSO4化学纯矿物试剂的TG-FTIR-XRD分析,揭示了Al2O3在高温下与CaSO4的相互作用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
【出 处】
: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合山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在高温电阻炉中对煤中掺入钙铝基添加剂后在900~1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燃烧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煤中加入添加剂后固硫效率的变化特性,并采用XRD、SEM对固硫灰渣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检测,探讨了Al2O3在不同温度下对钙基固硫效率及固硫产物的影响机理.通过Al2O3与CaSO4化学纯矿物试剂的TG-FTIR-XRD分析,揭示了Al2O3在高温下与CaSO4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Al2O3的加入通过固相反应来影响钙基固硫效率,Al2O3的加入对固硫效率的影响并非呈单一性.Al2O3的固硫促进作用只有在高温下才能体现出来,低温下生成Ca-Al酸盐矿物削弱了固硫反应;而高温下CaSO4与灰中生成的含Ca、Al类矿物反应形成高温固硫物相硫铝酸钙并抑制其分解则提高了钙基固硫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水力旋流器的设计原则及自由沉降理论,设计出一组适合低密度、低浓度分离的离心-沉降式式除污器.利用商用FLUENT软件对切向进入除污器的固液两相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RNGk-ε两方程模型对液相流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内部开孔和沉降区间距的增大沉降区内流速降低,但是随着开孔和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沉降区流速反而出现上升趋势,同时用固液两相流模型-DPM模型对颗粒的轨迹进行了模拟.
该文选用混合模型对柱型水力旋流器的多相流流场和随时间变化的分离机理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相流体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不同时间的体积分布进行模拟.并通过数学模型验证和实验验证证实了模拟结果可靠性.该文研究成果为前人试验和理论总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对旋流器的进一步的结果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阐述了气体水合物沿水-气体界面的圆柱形生长模型,为了简化模型,作了相应的几何学假设,并假设了垂直柱面方向的是一维传热,对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给出了理论曲线并作了相应的模型分析.
本文针对海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含量高、成藏浅、产出集中的特点,结合深海开采金属锰结核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合物开采模式,即用气力提升法固态开采水合物.应用两流体模型对提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表明,该种开采方法具有产量大,能耗低的优点,而且提升过程中存在最佳的注气深度.因此该方法对海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微气泡发生器--2-T型微通道气泡发生器,在不改变微通道当量直径的前提下,通过两个T微通道交叉口的组合成功地将水中微气泡的体积减小了50﹪.
本文描述了剪切流动中牛顿液滴在不相溶连续体相中的变形断裂的机理,采用逆向旋转透明Couette装置及微距摄相技术研究剪切流动中液滴的断裂.实验结果表明液滴的断裂主要通过三种机理得以实现:颈缩、端部夹断和毛细不稳定性.实验结果揭示了产生毛细断裂时的临界液线直径、无量纲毛细波长与剪切率和初始液滴尺寸关系.
本文采用简化的多相流多流体模型以及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水力旋流器内液固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压力出口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颗粒特性下分离效率的变化规律.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密度的增大,在同种结构的水力旋流器中分离效率下降.颗粒浓度不均布时的分离效率与均布时差别很小.
本文在凝析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中引入非达西效应和毛管数效应对相对渗透率的修正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研究高速流动效应对凝析气藏渗流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凝析油饱和度增加,非达西效应逐渐增大并超过毛管数效应,高速流动效应对气相相对渗透率影响明显,对凝析油相对渗透率影响不明显;考虑高速流动效应的气井径向凝析油饱和度低于不考虑高速流动效应的情况,随产气量增加,在近井带,高速气流对凝析油产生剥离效应.
本文提出了EMD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新方法.将压差波动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D)后的固有模态函数(IMF)进行分析、提取IMF能量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向量,对水平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BP网络且稳定、识别率高,具有可行性.
本文对水平放置的内径为40mm的钢管和有机玻璃管内的油水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实验工质为46#机械油(20℃时,粘度为9.705×10-2kg/ms,密度为881kg/m3)和自来水,油相和水相折算速度分别为0.13~1.2m/s和0.11~1.38m/s,含水率为6﹪~85.8﹪,实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从实验方面分别对含水率和混合流速等因素对油滴分散流下钢管和有机玻璃管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