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何有序结构的高中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以人教A版、湘教版《古典概型》为例

来源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6年国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y61032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内容的改革成为一大热点之一,编写和改进更加追求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同时核心素养等的提出,体现了对当今课改现状与困惑的反思.广西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周莹教授提出的"六何"问题认知链,在研究教材、教学设计等方面有着指导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六何问题的有序结构进行《古典概型》的教材比较,文献源为:人教A 版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三)§3.2 节、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五册§13.2 节.根据"六何"问题链"从何—是何—为何—如何—变何—有何"的次序,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编排方式、内容联系、例题习题难度、渗透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探讨两个版本教材的差异.结合当下教育改革形势和教学实践提出可行的活用教材和优化教学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共同起着作用:智力因素起认识作用,而非智力因素是制约、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好的调查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心理特
  过去数十年间,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焦点一直是评估学生的知识及其相关要素。近年来,这一焦点正转向教师知识以及教师教育的研究。教师教育和发展研究—数学(TEDS-M)是首
  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纲领性顶层设计,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过目前没有基于数学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笔者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德国和澳
  通过连贯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既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又是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特征。本研究着重关注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建立先前
  不放棄每位學生的理念讓補救教學受到關注。最近更由於十二年國教的實施,台灣的教育政策愈加重視補救教學。在補救教學也應有其專業性的訴求下,本研究扮演推手,旨在協助國小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数学教育不仅贯穿我国中小学基础课程体系,而且也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一批既熟知数学基础知识
  该文使用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 分析了65 位数学师范生的教育见习报告,从三个维度刻画了师范生参加教育见习的效果:(1)教师信念。师范生感受最深的是"当好教师
  采用数学课程难度模型对《01 标准》与《11 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与《01 标准》相比,《11 标准》中的"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坐标"的内容
  1949 年以来,随着8 次的课程改革,勾股定理章节的史料引入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分5 个阶段对人教版教科书中勾股定理章节的史料引入、定理的证明方面进行梳理,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科书出现了"一标多本"的可喜局面,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是全国范围内使用最广的两套数学教科书,从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例题及练习的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