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17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比较其对酒精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肝病疗效上的差异,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已入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住院的脂肪性肝病患者11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6±7.6)岁.对照组55例,平均年龄(38±6.4)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饮酒情况、病程、既往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损害程度、血糖、血脂及B超检查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给予甘利欣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d内静点,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乐(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十葡萄糖酸钠,丹东制药厂生产,规格:40mg/支)1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d静点,速度缓慢,3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5.0%,t=4.01,P<0.05,ALT复常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8.2%,t=5.70,P<0.05,ALT从(90.6±20.3)mmol/l降至(40.9±15.6)mmol/l,对照组为(88.4±18.8)mmol/l下降到(49.8±22.4)mmol/l,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4.5%,t=6.31,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3.0%,t=6.71,P<0.05,ALT复常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4.5%,t=4.40,P<0.05,ALT降至(39.6±14.9)mmol/l,对照组为(53.6±25.7)mmol/l,血脂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2.7%,t=7.40,P<0.05,8周时治疗组ALTB超有效率为40.0%,对照组为23.6%,t=4.83,P<0.05. 结论: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有明显的改善脂肪肝的作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没有甘利欣经常发生的反跳现象,亦无类激素样副作用发生,比甘利欣具有更强的保肝作用,更少的副作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治疗脂肪性肝病.
其他文献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紊乱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细胞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因素.肠道与肝脏有共同的胚胎起源,肠黏膜淋巴细胞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作用,肝脏免疫细胞可防止肠道来源的抗原与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作为机体重要防线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进入
目的:评价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应答速度与肝硬化进展的关系,分析影响应答速度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73例长期规范化随访的AIH患者,根据转氨酶应答时间分组,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的持续应答率及肝硬化进展率,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影响应答速度的因素.结果:转氨酶在3个月内降至正常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比例(16.7%)最低,
目的: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bulin G4,IgG4)是免疫球蛋白G(Immunoglubin G,IgG)的亚型之一.临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被发现血清IgG4升高,其中部分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本研究旨在探究IgG4与肝损伤的关系,回答血清IgG4升高是造成肝损伤的独立病因还是仅为肝损伤时的伴随现象的问题.方法:收集78例血清IgG4升高患者临床信息,计算肝损伤患者所占比例,分析患者肝功
目的:研究腹腔淋巴结肿大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结缔组织病及不同肝病中的发生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腹腔淋巴结肿大与生化、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肿大淋巴结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在2008年至2016年收治的11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ILD),56例结缔组织病患者(CTD),2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行腹部超声、CT或MRI检查明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对MELD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初诊肝硬化患者86,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均接受了MELD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评估,随访6个月-2年,统计分析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评分结果.结果: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Child-
大多数门静脉高压由肝硬化导致,但有一部分患者并非肝硬化导致,该类患者肝功能尚可,如能及时诊断及治疗,预后较好,但目前大多数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高,容易导致误诊,本项目旨在通过肝脏病理变化来阐述门静脉高压变化.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以门静脉高压包括上消化道曲张静脉或(和)出血、脾大等原因就诊患者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各种类型门脉高压肝脏病理特点,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