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不同肥胖指标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高血压是心肌重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2010年全世界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率是31.1%,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是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损害和危险分层的关键指标之一。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代表中心性肥胖的腰围(WC,Waist circumference)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肥胖的评估标准。2014年,全球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超重人数达到19亿,其中6亿人患有肥胖。观察性研究发现肥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脑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也发现,中央型肥胖的衡量标准比如腰臀比值(WHR,Waist-to-hip ratio)或WC,可能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有更强的关联。然而许多肥胖患者并未表现出代谢异常及血压的升高,脂肪组织的分布差别可能与此相关。目前尚不清楚哪个肥胖指数与左心室肥厚(LVH,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相关,因此我们进行了本研究评估不同肥胖指数测量指标和左室重量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干预肥胖及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重庆市潼南农村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有效数据1035人,其中男性501人,女性534人,年龄21-89岁。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教育情况、吸烟、饮酒、摄盐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血脂、血糖、肾功能、心脏彩超等数据。首先将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区别。再将人群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是否有差别,并进行各种肥胖指标与左室肥厚的回归分析。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了内脏脂肪指数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重庆农村地区,患有MS的居民198人,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9.13%,其中男性54人(27.3%),女性144人(72.7%),女性比例较高(P=0.000)。MS组与非MS组比较,虽然MS组LVMI平均值稍高,但两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2.45±19.75 g/m2 VS 100.90±23.78 g/m2,P=0.341)。2.入组人群中,非左室肥厚组885人,占85.51%,左室肥厚组150人,占14.49%。两组BMI、腰围及体脂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内脏脂肪指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3.BMI的增加与左室肥厚相关(OR=1.072;95%CI 1.011,1.137,P=0.020),加入体脂率(OR=1.121;95%CI 1.049,1.199,P=0.001)或腰围(OR=1.108;95%CI 1.012,1.213,P=0.026)后BMI的增加仍与左室肥厚相关;但是当内脏脂肪指数加入到模型后,内脏脂肪指数增加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参数(OR=1.151;95%CI 1.046,1.267,P=0.004),而BMI和左室肥厚之间不再具有相关性(P=0.123)。4.内脏脂肪指数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指数(OR=1.107;95%CI 1.065,1.150,P=0.000)。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水平、摄盐量、血脂、血糖、肌酐、血压、BMI后,左室肥厚与内脏脂肪率仍相关(OR=1.134;95%CI 1.025,1.254,P=0.015)。结论:内脏脂肪指数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内脏脂肪指数而不是BMI或腰围可以减轻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第二部分 不同年龄亚组肥胖的特点及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15.5%,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老年人群肥胖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32.10%及12.10%,而近来我国农村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城市,其患病率也接近甚至高于城市水平。但由于老年人群的教育水平、饮食及活动方式、合并慢性疾病等均与中青年人群有差别,所以探索老年肥胖的特点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变得异常重要。研究已经证实中青年人群肥胖会显著增加高血压、2型糖尿病、CVD的患病风险,而在老年人群中这种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存在较大争议。鉴于肥胖有心血管代谢和非心血管代谢双重后果,老年人的病史特点和身体状况比较复杂,何种指标评价老年人的肥胖比较合适,老年人是否需要减轻体重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发现内脏脂肪指数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内脏脂肪指数而不是BMI或腰围可以减轻肥胖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但并未对年龄进行分层。本研究第二部分分析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肥胖的不同,探讨老年人群中肥胖评价指标与左室肥厚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老年人体重管理及左室肥厚干预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最终纳入1035名农村居民,我们按照国际老年人的划分标准,分为<65岁亚组(713人)和≥65岁亚组(322人)。比较两个亚组摄盐量、BMI、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心率、踝臂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别。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腰围和体脂率,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亚组内脏脂肪指数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1.两个亚组相比较,≥65岁亚组居民有较低的BMI和腰围及较高的平均收缩压、心率、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内脏脂肪指数和左室重量指数(P<0.05)。而两组间的摄盐量、体脂率、平均舒张压、踝臂指数、血肌酐、血钾、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2.在<65岁亚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腹围和体脂率后,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47,95%CI 1.025-1.070,P<0.001)和内脏脂肪指数(OR=1.272,95%CI(1.092-1.481,P=0.002)与左室肥厚相关。3.而在≥65岁亚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19,95%CI 1.002,1.037,P=0.032)和左室肥厚相关,内脏脂肪指数和左室肥厚无关(P=0.35)。结论:BMI和腰围不适于老年肥胖患者的评估,内脏脂肪指数或许是合适的指标。为了预防左室肥厚,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和内脏脂肪指数同等重要的,而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控制血压。第三部分 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的特点及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目的:多个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发现女性肥胖率的上升速度远比男性快,2006年我国中青年男性腰围均值为82.9cm,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42.5%,而同期中青年女性腰围均值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8.9cm和46.9%。与男性相比,绝经前女性较少发生肥胖和代谢紊乱,但绝经后女性高血压、MS、2型糖尿病、CHD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中老年妇女肥胖率高于同年龄的男性。目前关于绝经后代谢性改变和疾病的研究较多,对围绝经期的研究较少。介于女性围绝经期肥胖率的增加和体重失去控制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肥胖的主要原因,且老年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减重不易,因此为了防控老年女性因肥胖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加重,应防患于未然,从围绝经期着手。本研究第三部分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肥胖的特点,探讨围绝经期的重要性,何种指标最适合评估围绝经期女性肥胖及肥胖和左室重构的关系,为围绝经期女性甚至之后的老年女性的体重管理和左室肥厚的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最终纳入1035名农村居民,我们按照围绝经期的定义,将40-65岁女性归入围绝经期女性亚组(n=319),年龄≥65岁归入老年女性亚组(n=148)。比较两个亚组BMI、腰围、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静息心率、基础代谢率、踝臂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和左室重量指数的差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校正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摄盐量、教育水平、血脂、血糖、血肌酐、BMI、腰围和体脂率,进一步探讨围绝经期女性亚组内脏脂肪指数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然后选择所有人群,将围绝经期,内脏脂肪指数及血压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围绝经期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1.两个亚组相比较,围绝经期女性亚组居民有较低的体脂率、平均收缩压、静息心率、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左室重量指数及较高的BMI、腰围、基础代谢率和踝臂指数(P<0.05)。而两组间的内脏脂肪指数、平均舒张压、血钾、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2.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只有平均收缩压(OR=1.059,95%CI 1.022,1.096,P=0.001)和内脏脂肪指数(OR=1.432,95%CI 1.095,1.872,P=0.009)与左室重量指数相关;而体脂率与左室重量指数无关(P=0.082)。3.在多因素回归方程中纳入围绝经期、血压、内脏脂肪指数三个变量,发现校正血压及内脏脂肪指数后,围绝经期的人群相对危险度为1.786(95%CI 1.125,2.837,P=0.01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中内脏脂肪指数是唯一与左室肥厚相关的肥胖指标;围绝经期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防控女性肥胖高血压者的左室肥厚应该从围绝经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