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出生缺陷新生儿总数约90万,给全国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降低出生缺陷已纳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国民健康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2005年诞生并发展至今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特别是在单基因病研究领域,高通量测序技术加快了致病基因的鉴定,从而推动了基因检测等临床转化应用的发展。对单基因病进行大规模的基因发现和验证,其研究成果可以迅速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可提前发现并预防先天缺陷的患儿出生,大大减轻社会利家庭负担,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新一代测序技术和多组学分析技术为单基因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转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单基因病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在测序技术和人类基因组学快速发展的契机下,2011年,欧盟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组织成立了国际罕见病研究联盟,计划在2020年实现大部分罕见病的诊断和开发200种病的治疗方法。另有英国的DDD组织(The UK DecipheringDevelopment Disorders Program),该组织的定位是重点研究儿童发育障碍类遗传病,目标是推动这类遗传病的诊断,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自2010年5月启动"千种单基因病计划"以来,发现了50个新的致病基因,在64个已知致病基因中发现新的致病位点,有17篇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研究的文章发表在Nature genetics(IF=35.532)、American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IF=12.649)、Brain(IF=9.457)、PLoS Genetics(IF=8.694)等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系统性的单基因遗传病临床样本和表型信息收集,以及高灵敏度高覆盖度的单基因遗传病丛因检测技术。目前国内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技术主要有Sanger测序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等,其问题在于筛查谱窄,通量低,不能广泛开展。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捕获测序技术对致病基因较多的遗传病进行突变筛查,可保留直接测序发现新突变的优势同时可以大大削减检测成本和工作量。华大拥有的数据库资源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住疾病信息解读上也存在独一无二的优势。在高通量测序平台上综合开展孕前、孕产期和婴幼儿期不同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以及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单基因遗传病的三级预防整体技术方案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发现,从而推动遗传类疾病的转化应用开发,从根源上降低缺陷儿童的出生率,让科学技术切实转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