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退役运动员高质量的转型就业诉求与就业岗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运动员群体的职业发展需要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以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指标为理论基础,通过对2007-2017年全国范围内运动员职业转型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客观评价新时期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状况和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完善运动员转型就业保障制度的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007-2017年参加职业转型培训的退役运动员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为全国范围(不含港澳台)京津沪、东部(7省)、中部(6省)、西部(12省、市)和东北(3省)地区,获得有效问卷2245份,涵盖速度力量、耐力、表现难美、技能准确、隔网、同场对抗格斗和综合八大类运动项目;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社会调查统计的标准与要求。个案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获得运动员职业转型就业的代表性案例;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就业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就业基本特征方面,退役运动员就业矛盾较明显,自主创业以机会型创业为主。运动员转型就业总体趋势呈"倒U"型特征,近期就业总量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总量矛盾较突出;从事自主创业、从事兼职或临时性工作比重大,技能与岗位匹配度较低,就业结构性矛盾较明显;50.3%在省会、副省级城市就业,呈现"向上流动"趋势;84.3%的自主创业属于机会型创业,实现理想成为主要创业驱动力。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就业质量方面,就业质量提升空间较大。退役运动员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总体低于2017年全国城镇平均月收入水平;仅50.1%的学员有正规合同,就业稳定性较低;仅有51.6%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护有限;退役短期内横向职业间流动较大;总体就业"满意"为51.7%,就业质量提升空间较大。针对运动员转型就业压力大、从事全职工作比例较低、总体月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正规就业比例偏低、劳动保护不充分等问题,提出新时完善运动员职业转型就业保障制度的建议。第一,坚持"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我国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新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退役运动员群体再就业的总量性矛盾、摩擦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愈显突出,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工作更具挑战性,应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着眼于不断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第二,以政府管理部门为主导,夯实多元化运动员职业转型服务平台;针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压力大、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退役运动员就业政策,政府管理部门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又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激发运动员自身努力。通过建设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基础研究基地等方式,构建以政府管理部门为主导、以企业(用人单位)为主体、(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运动员职业转型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发挥企业(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重点打造"订制式"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培训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和总体就业率。第三,以需求为导向,打造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项目精品;针对退役运动员就业集中在体育产业重点领域的特点,建议以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创业指导、教练员执教、健身教练、综合素质、无人机操控手、运动休闲从业指导等就业机会多、市场潜力大、技能衔接顺、符合学员特点的职业转型培训精品项目,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建设精品课程,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地方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工作。第四,以社会为依托,建设专业化的职业转型培训师队伍;针对退役运动员实习实践经验少,职业规划不充分的特点,选聘企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实践经验丰富、甘于奉献的企业家、培训师、教师和运动员转型典范作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师,建设运动员职业转型培训师资库,建设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为运动员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引路。第五,以实效为目标,建立运动员培训项目评估机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对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高职业转型培训效果,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转型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项目评估机制,组建评估小组,制定评估方案,对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过程实施、培训结业效果进行评估,确立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由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跟踪、反馈;建立激励机制,培育优秀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