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HP感染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的变化及与症状的关系.研究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例,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1.5岁,其中EPS型12例,PDS型15例,混合型5例,胃镜检查时分别对胃窦、胃体黏膜进行活检,活检组织分别进行病理检测HP和免疫组化染色肥大细胞,连续视野计数200个肥大细胞,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脱颗粒>50%
【机 构】
:
北京积水潭医院 消化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 病理科
【出 处】
:
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P感染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的变化及与症状的关系.研究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例,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1.5岁,其中EPS型12例,PDS型15例,混合型5例,胃镜检查时分别对胃窦、胃体黏膜进行活检,活检组织分别进行病理检测HP和免疫组化染色肥大细胞,连续视野计数200个肥大细胞,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脱颗粒>50%为完全脱颗粒,脱颗粒10%~50%为部分脱颗粒,以个数/mm2表示肥大细胞密度,脱颗粒细胞个数/总数×100%为脱颗粒细胞比例,(完全脱颗粒细胞×0.75+部分脱颗粒细胞×0.25)/总数×100%为脱颗粒程度.研究结果:1.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单纯胃窦黏膜HP感染者2例,单纯胃体黏膜HP感染者1例,胃窦胃体HP均感染者14例.未感染HP的FD患者15例,7例无症状对照者,5例HP感染者,2例HP阴性;2.FD患者胃黏膜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HP感染者(61.45%±24.86%)较HP阴性者(48.34%±21.63%)显著增加(P=0.036),胃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HP感染者(29.73%±13%)较HP阴性者(20.77%±10.86%)显著增加(P=0.006);3.HP感染者胃体黏膜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FD患者(66.99%±18.85%)较无症状感染者(47.38%±9.31%)显著增加(P<0.05),HP阴性FD患者与无症状者胃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均无显著差异;4.HP感染FD胃体黏膜肥大细胞密度EPS组(162±78个/mm2)较无症状感染者(82±39个/mm2)(P=0.020)及PDS组(71±25个/mm2)(P<0.05)均显著升高.混合型组胃体黏膜脱颗粒肥大细胞比例(79.7%±4%)较无症状组(47.37%±9%)显著升高(P=0.001),混合型组胃体黏膜内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71%±25%)较无症状组(19.73%±7%)显著升高(P=0.013).PDS组胃窦黏膜肥大细胞密度(122±44个/mm2)较无症状组(65±21个/mm2)显著升高(P=0.026).结论:1.HP感染的FD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增加;2.HP感染FD患者的上腹痛及餐后不适症状与胃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增加及脱颗粒增加相关.3.HP感染后FD与非HP感染的FD胃黏膜肥大细胞改变不同,提示HP感染可能通过肥大细胞数目增加、脱颗粒增多导致FD患者的上腹痛等症状.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肝脏损伤伴自身抗体阳性时激素的使用方法,中度DILI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药物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提出,在针对DILI的治疗中,激素用的好是良药、用不好是毒药。只有明确诊断、选择好适应症、掌握好治疗时机才能将糖皮质激素对疾病的积极治疗作用发挥至最好。
本文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黏膜肥大细胞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例,男性7例,女性25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1.5岁.胃镜检查时分别对胃窦、胃体黏膜进行活检.其中17例FD患者进行水负荷试验.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肥大细胞,连续视野计数200个肥大细胞并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脱颗粒>50%为完全脱颗粒,脱颗粒10%~50%为部分脱颗粒,以个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含铋四联10d疗法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症状缓解率.方法:HP阳性的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接受包含不同剂量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10 mg(A组)或20mg(B组)、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和枸橼酸铋钾220mg,bid,疗程10d.停药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并了解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共有121例患者纳入本试验,其中A组60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PBC患者可以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可能的机制是:胆盐对食管豁膜有毒性作用,胆酸能增强翻膜对氢离子的吸收。但该患者PPI治疗有效,说明在本患者中该机制可能并非主要方面。该患者ACA为阳性。ACA阳性PBC患者是PBC的一种特殊类型,单一ACA阳性PBC患者疾病的进展比ACA和ANA阴性患者更加隐匿。有资料表明:ACA阳性组乏力、黄疽症状少于阴性组;肝功能异常症状
患者张某某,男,53岁,因"间断上腹痛1月,加重伴呕吐1天"入院.患者反复腹痛发作,腹痛发作时查血白细胞及血清胆红素升高,腹部B超、腹部CT、MRCP示胆总管结石、胆囊多发结石.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血压最高200/100mmHg;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余年,糖尿病肾病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5年,现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患者拒绝外科手术,收入消化内科于术前无肝素透析一周,行术前
背景和目的:在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方式和病史与老年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相关性,为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纳入年龄≥55周岁的23294名大庆地区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基本资料和生活方式特征,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居民病史资料.结果:分析纳入的23294名居民的资料.45名曾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BACKGROUND: Acute liver disease may progress to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as a result of which a very high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ll die unless liver transplantations are performed.Therefore, timel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血清抗肠神经元抗体对底物神经元免疫反应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抗肠神经元抗体在IBS发病、诊断等方面可能的价值.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且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IBS患者,采集血清标本,以豚鼠黏膜下神经丛为底物,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肠神经元抗体,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慢性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对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甚少,目前对FD患者的治疗无确切疗效的手段.为了明确Hp感染与FD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于HP感染是否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间的关系,研究Hp感染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