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比赛第三局中反败为胜运动员的技战术分析

来源 :2018年北京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首都高等学校第十九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跆拳道项目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跆拳道比赛也越来越激烈。第三局比赛是一场比赛的关键局,它对一场比赛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运动员以比分落后进入第三局,那么就需要能够清楚分析自己所处的战局战况,采用合理而有效的战术策略进行追分,最终反败为胜。本文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第三局中反败为胜的10名跆拳道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完成比分反超获得胜利运动员的场上表现仔细观察与统计,得出其在比赛各局中表现出的技术、战术的应用情况,总结相应的规律,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技战术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比赛取得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提高我国在跆拳道项目上的实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S-3)、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北京市部分高校348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其体育运动量的关系,并运用中介分析探讨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在体育运动量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表明:①体育运动量大的高校教师心理越趋健康,职业倦怠水平越趋低;②情绪衰
踝关节的力量以及柔韧性很多时候决定了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高校阳光组运动员的脚底感觉相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有很大差距,这与他们踝关节的能力大有关系,但是很少有教练员在赛前或者正式训练中让运动员进行踝关节的激活训练。此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进行研究,探索出踝关节激活对高校阳光组短跑运动员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公体课的教学质量,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改革提供有益探索。本研究认为,混合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了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其本质是系统地设计教与学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要素,以对个体认知、技能与情感发展的关注为核心,促进学习绩效的现代学习方式。“混合”学习作为由新媒体技术衍生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理念、教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更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形势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体育关乎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关乎“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关乎国家的未来,高校体育工作更是关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借鉴项群训练理论和迁移理论,若能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找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纵、横向联系,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运动技能迁移,强化动作技能的积极性迁移,避免负迁移,势必能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高校足球运动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当前高校足球发展已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在当前高校足球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完善。本文以北京市高校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北京市高校足球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从而推进我国高校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为校园足球的推动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本研究对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传球距离特征分析得出的结论:①作为同场对抗性的集体项目,短传球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其原因是在利用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对抗来撕开对方的防线;②充分利用场地宽度,使比赛更加流畅,在保有球权的前提下,传球是最为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传球组合方式特征分析主要分为:跑-传、抗-传和直接传球三种组合方式。其目的:吸引防守球员或是快速转移出压力区;七人制橄榄球比赛
本文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就体育方面以橱展的形式对北京大学的历史经典部分做出汇总,不仅使北京大学体育人了解,也激励年轻一代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对北京大学及北京高校乃至全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羽毛球运动技术含量高、竞争性强,在我国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广大高校的学生中更是深受欢迎。然而,现有的高校羽毛球基础课程的设置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等一系列的不足之处,教学成果也有待提高。本文以罗杰斯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在文献综述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N大探索性地对高校羽毛球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实践,通过对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类和同类两所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进行对比研究。结论 为:①我校体育课程体系已经形成了大一第一学期身体素质课、其他三学期必修选项课与大三大四通识选修课,并有研究生体育选修试行课程的“1+3+2”的梯形体育课程体系;②三所学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数量和内容大致相同,每班上课人数都在30人左右;我校体育教师从数量到高级职称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