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近年来,随着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药监部门对中药的安全性逐渐重视,许多中药进行了再评价。中药引起的有些病变比较明显,比如肝肾损伤,而有些病变容易忽略。其中髓外造血,因其不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缺乏诊断线索,而且与骨髓增生性疾病或炎症不易分辨,而忽略掉。在本中心完成的2例中药大鼠长毒实验中,我们在脾脏均发现髓外造血,并且检查指标中发现了一些共同的改变,故将两个实验进行整理研究,探讨其中可能的机理。在两个不同治疗目的的中药长期毒性实验中,病理组织学检查均在给药动物脾脏发现了髓外造血、含铁血黄素沉积增多,同时血液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组动物有轻微贫血表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容积等指标降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或有升高趋势,白细胞计数降低或有降低趋势,其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生化检查总胆红素升高0.5-2倍,组间存在剂量关系,部分数据也有统计学意义。但从具体数值来看,上述指标的数值变化范围较小,尤其是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指标都在实验室动物背景数据的上限和下限范围内,总体病变程度轻,停药后可恢复。髓外造血是指在骨髓以外的区域发现有造血细胞。根据造血细胞的种类可以分为红系、粒系、巨核系髓外造血。由于髓外造血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及诊断线索,而且多是伴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经常被忽略。而实质上,髓外造血的出现恰恰反映出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引起髓外造血的可能原因有:骨髓造血抑制;骨髓造血刺激;组织炎症、损伤及修复;全身或局部异常趋化因子产生。上述实验出现的髓外造血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刺激,又被称为代偿性激活或反应性髓外造血,多是由于慢性或比较严重的红细胞生成紊乱引起(如缺氧、溶血性贫血等),但其他骨髓细胞系也有可能受到影响。脾脏出现的髓外造血伴随血液学、TBIL的轻微变化,考虑为机体的代偿性反应,可能跟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性激素在上述两个药物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由于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在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生成及代谢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故推测药物或其中的组分可能影响到大鼠体内的激素平衡,但动物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