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第17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56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2.0》指出:人工智能必将加速引发未来教育的深度变革.近年来,国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硕果累累.本文从研究的时间、内容和层次三个维度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层次将不断朝着实践研究深入;研究范围将从学校教育逐步扩大到网络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研究目标将从知识传授逐步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重点将从以学习结果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习过程为中心.
其他文献
将“成功智力学理论”与“创客教育培养”相结合,分析了成功智力学理论与创客教育的关系,并基于“成功智力理论”构建了“创客教育培养”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了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创客教育”实践.通过数据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拓展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延展了在线课堂,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课程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情况,是教学成效检验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因子分析以及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得出课程内容、MOOC质量、教学方式、感知困难是影响课程满意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者与课程满意度间的相关性,并建立课程满意度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
为了在优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方面汲取经验并获得启示,将国内“优课”与国外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TED-Ed上的课程从资源特点、课程开发、教学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类整理;采用个案分析法对两平台上的课程案例进行了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对两平台上的课程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两平台课程的比较,从创新课程内容形式、丰富课程教学活动、规范课程开发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most concerned topic in the 21 st century.The wa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current education is a urgent problem that we need to solve.This paper takes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在教与学中越来越重要.借助JiTT和Seminar两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本文基于UMU平台的互动学习资源建设,以课程“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创设及实施效果为例,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以研讨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升学生整合应用各方面的技能,构建了基于UMU平台的
本研究以161名MOOC学习者为测试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MOOC学习者内部因素:坚毅人格、时间管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1)MOOC学习者坚毅人格、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对学习效果有间接正向预测作用;(2)不同的学习动机与坚毅人格、时间管理的关系不同,坚毅人格通过内部动机对学习效果有间接正向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则通过外部动机对学习效果有间接正向作用;
同伴互助学习是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一种新型的、灵活的、互动的和智能化的学习方式,它通过转变教师的角色,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学习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同伴互助学习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理清网络环境下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范围;拓展网络环境下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内容;明确网络环境下研究主体的同伴角色定位;建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国内外高校都推出过相关的慕课.但是在课程的内容和制作的形式上,国内高校还存在一些差距.文章先介绍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推出的几门经典慕课,然后着重从学习目标定位、学习内容构成、学习方法运用、学习评价机制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积极心理学》慕课,旨在从中总结出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
学生在在线学习环境中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感受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基于探究型社区模型(CoI),设计在线学习访谈提纲,并使用NVivo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在线学习社会临场感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社会临场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度和对学习的理解与感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深入教育领域当中,但由于移动学习的灵活性以及可控性弱,使得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难以实现.文章在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和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基础上,将微信公众平台整合于学习路径的形成性评价中,从教学活动着手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形成性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基于该形成性评价模型的教学实施过程,将形成性评价理论落地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