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晋文字编》附录第260栏收录“(毒)”(《玺汇》0356)字,附录第369栏收录“(芽)”(《珍战》80)、“(余)”(《集粹》113)二字;附录第412栏收录“(牵)”(《珍古》193)、“(嗣)”(《图录》5.26.4)二字;附录第332栏收录“{”(《玺汇》3458),皆作为未识字,于“亥”字栏下录有“(雨)”(《玺汇》3468).另外,《燕文字编》附录栏085、086分别收录“(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晋文字编》附录第260栏收录“(毒)”(《玺汇》0356)字,附录第369栏收录“(芽)”(《珍战》80)、“(余)”(《集粹》113)二字;附录第412栏收录“(牵)”(《珍古》193)、“(嗣)”(《图录》5.26.4)二字;附录第332栏收录“{”(《玺汇》3458),皆作为未识字,于“亥”字栏下录有“(雨)”(《玺汇》3468).另外,《燕文字编》附录栏085、086分别收录“(岭)”(《鹤庐》6.1)及“(圈)”(《尊古》)等字,亦皆作未识字,《图典》4046“(辛)”释“余”.上述这些玺印文字及陶文印迹或有专家学者深入探研或有专书重新著录,然因古文字构形多变,有时同一文字,同时运用了多重构形元素于其中,致使释文至今待商或待考.笔者试从文字构形的角度出发,对上述文字作深度探研,认为“(辛)”“(辛)”“(辛)”“(目)”“(辛)”五字皆释为“亮”字;而“(岭)”应释为“(亮)(亮)”字,“(圈)”则疑释为“(亮)(亮)”字;“(骨)”“(开)”二字当应释为“从(从)”字;“(蚕)”则释为“包”字.透过文字考释及构形分析,有助于古玺文字研究并运用于篆刻创作之发想.
其他文献
2018年秋に建社115周年を記念して「世界因纹舆印記国除学街研讨会」が開催される。今般は「日本の花押と戟国大名の印章」という题目で論文を提出する。まず江戸时代以来の花押研究略史を整理し、花押だけではなく、印章を含めた総合的な資料の集成と編年を試み、その上で、日本の花押の凳生と変遷と印章との関速について考察を造める。日本では飛鳥·奈良時代以降、天皇を最高位に置く「律令国家」を志向したが、重複的な苛
本文首先对江户时代以来的有关花押的研究史作了整理,尝试对花押另外也包括印章在内的相关数据作整合与编年的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日本花押的产生、演变以及与印章的关系作了考察.日本自飞鸟、奈良时代以来,奉行将天皇置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律令国家”制度,然而,因为推行繁重而苛刻的税收制度的原因,律令制逐渐崩溃,官印被废弃,而私印却盛行起来,进入平安时代,很快便变成了花押的时代.花押基本上为自署,虽然能体现出
余得沙师孟海之介而入社西泠,至今四十年.初期同会诸公,早已墓有宿草.自感目糊、思钝、手战,年已八十七,真老矣.前此,凡有高峰论坛或国际学术研讨会,必撰文参加.此次亦勉成一文,以为告别.人世代谢,自然规律.幸后来诸君风华正茂,吾社如日中天,不胜欣慰也.本文虽分图文寓意印、神智体印与印谜三部分,其一以贯之者,必隐含某种意义,需稍费猜详,才得破译.此类印为数不多.从古至今,十不及一.其中,难易之差甚.其
点印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俳谐文学中用于点评的印章,历代印谱中鲜有著录.点印将字之美感、诗之品格、画之意境等元素汇集于方寸之间,在风雅的俳谐文学中发挥着点睛之功能.本文是有关点印的调查研究,通过梳理点印的形制、内容和功能,考察其所蕴藏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
瓦当文化起源于中国周代的建筑艺术,其文字和图纹艺术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符号中独特的组成部分.这个文化符号随其他中原文化一起扩散到少数民族地区,越过海洋传到周边的国家.随着清末瓦当出土增多,瓦当研究也作为金石学的支流学科开始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将根据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所藏金石学、瓦当文字和图纹相关书籍及拓片资料,以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为例,结合其研究成果,尝试探讨他在金石
当前对世界不同地域的印章的研究,多使用文化比较法,认为有两大体系:以图形为主的西方印系、以文字为主的东方印系,进而再探讨两者的源与流.事实上这种美术比较分类多基于图像志的描述、分析,文字印章好像被排除在外.本文把世界印章视为整体美术,尝试将“空间”的概念提升到图像学的位置上来.图形、文字都寄托在有形状、有尺寸的“印材”上,在“物”的空间建构自洽的艺术,图形印、文字印都可在“空间”中彰示自己,避开图
战国时期的古玺中有一些拼合式的玺印材料,即一枚玺印被分割成几部分,使用时进行拼合.本文归纳了有关实例与以往对于这一类玺印的看法,深入讨论了它的产生原因,以及它与“符”“契”“符节”“虎符”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为楚国特有的官方玺印.并推导出它对以后兴起的田字格印等官私玺印的影响.这种分割印面的做法在汉代以下仍有沿袭,成为艺术治印中的特有形制.
先秦的官、私玺印,自1981年罗福颐先生等辑录《古玺文编》《古玺汇编》二书刊行以来,海内外学者就文字考释发表了许多极为珍贵且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古玺研究的领域与方式深耕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北)于1978年曾委托王北岳先生针对馆藏出土物及沈次量先生旧藏所捐刊行《历史博物馆藏印选辑》,受限于当年的时空环境,其中部分玺文作为未能辨识的文字,近三十年来海内外学者于博论中曾发表部分闳论,但其
此文讨论了战国时齐国古玺印中的几枚“田官”印,认为“(毒)”是“佃”字的异体,“(鸡)”是“逸”字异文,读为“右甸浼(逸)车羽工鉨”,“羽工”则兼有“羽人”之职,负责车饰及旌旗之属.其次认为“王甸嵴鉨”与“右甸淆”中的“(囵)”字从土脊声、隶定作“塉”;“(豳)”字从水脊声,可隶定作“(塉)”.“王甸塉鉨”读“王田册鉨”,“右甸(塉)”读“右田册”,都是负责“田册”“田籍”的职官.最后考释“左敷(
本文从齐系公玺的分类、齐系公玺的常见形制、齐系姓名私玺三个方面论证齐系鈢印的形制分类.成语玺属于私用,因内容特殊,故单列.单字玺因公私玺印、成语玺兼备,亦单列.封泥文字,图像玺,瓦当,陶器印迹,因其载体不同,表现的内容有别,制作的方式也不同,亦单节论述,以求翔实.异形印、特殊钮式、特殊布白方式、齐系玺印的文字特点则是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当重点论述,以期显现齐系玺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