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伴随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出现了许多所谓体现教育"新主张"、"新理念"的新观点,诸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就是儿童自身经验的建构"等等。站在分析教育哲学的学科视角与立场,不难发现此类说法缺乏学理依据且经不起推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之说不仅违背了逻辑学上关于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而且犯有哲学、教学论和语法等严重错误;"没有不会
【出 处】
: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出现了许多所谓体现教育"新主张"、"新理念"的新观点,诸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就是儿童自身经验的建构"等等。站在分析教育哲学的学科视角与立场,不难发现此类说法缺乏学理依据且经不起推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之说不仅违背了逻辑学上关于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而且犯有哲学、教学论和语法等严重错误;"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说既经不起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理性审视,也经不起事实的拷问,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它只不过是"教育万能论"的现代翻版;"儿童的学习就是儿童自身经验的建构"之说更是无视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杜威"做中学"教学原则的死灰复燃,这种轻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违背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的倡导已导致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严重下滑,值得警惕。
其他文献
以专业化要求衡量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本文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形式的改革、考评制度的建立等进行了探索.
面向农村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以湖北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建立统一培养与分流培养相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设置、开发及开展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规范管理,建立与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相适应的结构层级合理的教学团队等四个方面探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了卓越数学教师标准,该标准从教师知识、数学教学、专业化发展及其拓展3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对中国卓越数学教师评价标准在针对性、全面性、学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产生一些启示,有利促进中国卓越数学教师的培养.
近百年来,中国教育学一直在寻觅现代化的革新之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有一些教育传统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而尊师重道的传统对我国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寻根溯源:我国尊师重道传统文化的概述。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是"尊师"与"重道"的辩证统一。
教育信息化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不同历史阶段,其研究热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2006年至2009年间形成了该领域的经典研究问题,包括"教育"、"数字化"、"数字化素养"、"技术"和"学生"等.2010年是研究最活跃的一年.这一年里各大经典问题相互联系,互相引用,为生成新的研究热点奠定了丰实的基础.2013年到2015年由于与收集文献的时间较接近,所以还没有形成新的研究热点,是研究分散期.总体来说,该
政策空间的存在既有政策制定者基于一定价值判断的有意而为之,也是客观现实下的有限理性所致。探究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空间的形成、发展与空间限度是突破学前教育自身发展困境的有意义反思,是提高政策效力的结构性条件,亦是实现学前教育合理发展的时代诉求。
教育知识的真理性作为教育知识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对教育知识的反思和生产标准,"什么是教育知识中的真理性认识""如何实现对教育知识的真理性认识"不仅是一种对教育知识的价值判断,更是人们在教育中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西方哲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演进中,对真理的理解历经了从客观真理向主观真理的转变,也在真理观上引发了从纯粹理性向合理性的转变。受客观真理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往往以"认识符合人身以外的事
中国教育学从一开始就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经许多波折,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由于缺乏生长根基,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简单地嫁接在中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中国教育研究者对体系先行错误偏好,只是为了构建体系而构建体系,反而忽视了学科发展的客观前提和现实土壤。第三,中国教育学者在国际上处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我们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膨胀的"理性"和"科学"渐渐衍化为一种控制人类的异己力量,人类日益沦为理性和科学的工具和手段。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选择,"学会关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世界教育的中心语,而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关怀伦理学者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把关怀伦理推广到整个教育领域的理论尝试,遭遇了其理论正当性、可能性和局限性的质疑。目前,教育学研究范式正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转向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自德国学者洪德(M.Hundlt)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含义也逐渐发生变化.即起初专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后来逐渐包括体质与文化研究.至今为止,人类学核心分支涉及到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等四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