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北京202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点燃了中国民众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了成功举办冬奥会,媒体加大了对冰雪运动的宣传报道力度,以进一步传播冰雪运动文化,营造良好的办奥舆论氛围。然而,在面对冰雪运动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运动项目时,今天的我们是否应该自觉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中国冰雪运动报道过往的历史是怎样的?那些也许粗浅的过往报道能给予现在的冰雪运动报道以怎样的启示?那些报道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又有着怎样的意义?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申报》长达77年的办报历史中管窥一二。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份报纸,《申报》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以新闻叙事的方式记录了那段历史,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本文试图从《申报》长达77年的办报历史中探寻中国近代冰雪运动报道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其与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互动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指向性作用,以史为鉴,启迪当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分析《申报》有关冰雪运动报道的文本材料,为研究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2)内容分析法:对《申报》的冰雪运动报道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及有效的推论,以准确把握《申报》冰雪运动报道的历史变迁及阶段特征。3)文本分析法:借助符号学、叙述学、语言学等理论,对《申报》冰雪运动报道文本进行由浅到深的分析,以发现其深层内涵。研究结果:1)促进了现代冰雪运动及冰雪运动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体育运动是人类展示自身能力,驯化征服自然的一种形式。冰雪运动代表了人类对于严寒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征服,是人类活动领域的又一次大拓展,是人类对自然必然性的一次新超越,更是人类体育文化领域的一次重要开拓。冰雪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价值的特殊性。《申报》的冰雪运动报道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向公众传播了冰雪运动这样一个特殊的运动文化形态。国人通过报道文本可以了解、体会到冰雪运动这种特殊的运动文化。尤其对于发行主阵地位于南方的上海《申报》来说,使得上海民众能够了解和关注冰雪运动,有利于冰雪运动文化在上海的传播。《申报》的冰雪运动报道也给"中国现代冰雪运动来自于在华西人的闲暇活动"的论断提供了佐证。2)报道的理念和实践给现代冰雪运动报道以启示《申报》创立的定位是一份商业报纸,其创立之初的外资背景更是将资本逐利的目的显露无疑。然而,即便是这样,创始人英国商人美查便确立了"义利两立"的办报思想: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强调"义"是华人切实的公正、正义的需求。及至近代著名报人史良才接手《申报》,非常强调办报的品格,认为报纸不仅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申报》的这种办报思想深深影响了冰雪运动的报道。从报道文本可以看出,对于并不流行甚至陌生的现代冰雪运动,《申报》不仅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还将其作为论据讨论了中西休闲观的不同。时至今日,注重报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市场变化吸引受众关注,依然能对现代体育报道以启示。3)培养了国人的现代精神媒介社会功能的表达渠道之一便是通过建构社会思想进而影响人的观念。媒介扎根于大众文化环境之中,与既有的社会情境联系紧密。因此,"应从整个社会结构来关照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尤其是从文化意义的角度考察媒介在社会的结构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申报》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境中,通过体育报道影响人们观念,培养现代精神的建构作用是其他新闻内容所不能比拟的。《申报》冰雪运动报道涉及了中国传统冰雪运动和西方冰雪运动,两者因为诞生的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冰雪运动文化形态。两种不同的冰雪运动文化背后实际上代表了整个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反映了近代国人在西方文化汹涌而来时那种留恋、拥抱和矛盾的文化心理。因此,在清廷落后、奋发图强、救亡图存的历史情境下,冰雪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拥抱现代的现代精神。研究结论:中国近代报刊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情境中,传播了超越报道文本的关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议题。《申报》作为中国近代传媒业的代表性媒体,冰雪运动只是其体育报道中一个分量并不重的内容,表现在数量少、篇幅小、不连续。但是,它却用自身带有的独特文化气质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波谲云诡的变革。这并非刻意拔高冰雪运动抑或体育运动的功能,更非刻意去强化体育与政治等社会系统的关系。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申报》冰雪运动报道超越文本本身的意义,为当时的国人开启了一扇看待西方世界的小窗口,也为后来冰雪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埋下了伏笔。回望过去,那些报道也许显得稚嫩,但是在那个时代能有那样的视野和眼光也实属不易。事实上,《申报》冰雪运动报道的某些理念和实践对于当今的报道业务也有着借鉴意义,为现代冰雪运动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指向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