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WHO指出健康60%取决于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康危险行为包括伤害行为、不良饮食行为、酒精及成瘾药物的使用、吸烟、不良性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其中伤害行为是导致青少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我国自2008年开始3年1次全国性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我国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部分地区为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集地。目前较多学者关注西部地区青少年伤害行为,然而受研究方案、样本量、调查区域等影响,结果参差不齐。本研究对2000-2017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防止西部地区青少年伤害行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政策和干预措施,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以关键词、题名、为"中国、青少年/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职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打架/有自杀意念//步行违规/骑车违章/非安全场所游泳"或"China/Chinese"、"teenager/adolescent/student/middleschoolstudent/college student/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health risk behavior"、"fighting/suicidal ideation//walking violation/cycling violation/swimming in unsafe place"等检索CNKI、Wan Fang、VIP、PubMed、Springer Link和Elsevier等数据库中2000-2017年我国西部青少年伤害行为的文献。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第三方协助判断。采用Khambalia和Seen提出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采用meta analysis2.0软件分析,效应量指标为率(P),并用95%CI表达。异质性检验采用I2评估异质性大小,各研究间同质时(I2<40%,P>0.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偏倚及发表偏倚分析。研究结果:(1)初检共获得2000-2017年相关文献5 175篇,逐层筛选后共纳入22篇文献,均为横断面调查,总样本量为6 3391人。调查时间为2000-2016年。文献质量评分为1分的1篇,2分的16篇,3分的2篇,4分的3篇,5分的0篇;(2)近1年内打架情况共纳入20个文献,总样本量为58141人。纳入研究有异质性(Q=2121.5,P<0.05,I2=99.1%),报告率为17.3%[95%CI(14.3%,20.9%),P<0.01]),有显著的性别和学段差异(χ2=3410.4、1992.0,P<0.05),无城乡差异(χ2=0.1,P>0.05)。(3)近1年内有自杀意念情况共纳入10个文献,总样本量为37045人。纳入研究有异质性(Q=1558.8,P<0.05,I2=99.4%),报告率为12.1%[95%CI(8.4%,17.1%),P<0.01]),有显著的性别和学段差异(χ2=438.0、948.7,P<0.05);(4)骑车违规情况共纳入12个文献,总样本量为36074人。纳入研究有异质性(Q=1936.4,P<0.05,I2=99.4%),报告率为51.0%[95%CI(43.5%,58.5%),P<0.01]),有显著的性别和学段差异(χ2=760.5、410.7,P<0.05);(5)步行违规情况共纳入9个文献,总样本量为21284人。纳入研究有异质性(Q=3379.0,P<0.05,I2=99.8%),报告率为27.5%[95%CI(16.2%,42.7%),P<0.01]),有显著的性别和学段差异(χ2=1123.0、204.0,P<0.05);(6)非安全游泳情况共纳入13个文献,总样本量为43000人。纳入研究有异质性(Q=758.2,P<0.05,I2=98.4%),报告率为11.4%[95%CI(9.1%,14.1%),P<0.01],有显著的性别和学段差异(χ2=2481.4、261.6,P<0.05)。通过逐一排除各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无单一研究对分析结果产生实质影响。经Eggers’test检测,t打架=4.8,t有自杀意念=6.7,t非安全游泳=4.3(P<0.05),检出有发表偏倚;t步行违规=1.6,t骑车违规=0.06(P>0.05),未检出发表偏倚。研究结论: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伤害行为)报告率较高,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本次纳入研究有较大的异质性,可能与各研究的基线水平不同有关。文献未见贵州、西藏、青海、内蒙古、重庆等研究。也是今后进一步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