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地域环境,经过自然和人类协同演化的长期过程,孕育了各自特点的地域性生态景观和与之对应的地域性生态智慧模式。中国地域在宏观层面上,可视为一个整体性的生态景观单元,同时,在不同层次的小地域条件下,又形成丰富的小地域生态景观单元。在推动“新四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行为的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对系统生态景观的演化将产生巨大和长期的影响,从中国小地域的生态景观格局到中国整体上的生态景观格局,其发展正处在一个高度敏感的关键阶段。广义上的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狭义上的川西平原位于川西地区的中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地理单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川西平原积淀了丰厚的生态智慧,如都江堰近自然水利工程与川西平原自然地理结构耦合的智慧模式,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近自然智慧模式,水利工程与防灾工程、生产工程、人居工程、水运工程、供水工程、环保工程和文化工程等实现一致性复合的智慧模式,水利工程中独创的"笼石工程"、"杩槎工程"、"干砌卵石工程"、"桩工与羊圈工程"、"河方工程"等近自然工程技术,人居工程中近自然的林盘模式和析居模式,农业工程中灵活的“分佃”“转佃”和“换工”模式,社会生活中的竹文化倾向、移民气质、近自然理想和仙道模式等等。与宏观层面生态景观发展的形势相一致,目前川西平原生态景观单元的整体发展,同样面临着对路径选择的迫切需要和高度敏感,且已处在一个发展演化的关键阶段。论文以川西平原为例,从跨学科的整体论角度,建立对川西平原生态景观演化规律和地域性智慧模式的千年视角,即经过数千年的整体性演化,川西平原“自然生态-生产方式-社会文化”客观上经历了农耕模式下的长期集约和进化,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在继承生态景观单元一般阶段演化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关键阶段的具体特点,研究关键阶段演化的规律和内在机制,慎选优选关键阶段发展的智慧模式和对策。川西平原生态景观单元在关键阶段实现智慧模式和对策的过程,会面临更多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交叉性问题,例如,如何保持大地生态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如何在保留大地的文化机理和文化质感的前提下提高生产与生活的卫生健康程度、便捷性、物质资源储备和物理环境质量,如何提高公众参与过程中生态恢复行动的积极性,如何使当地的聚落质感、环境质感以及道路的质感更符合文化景观的价值,如何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化,在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实现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如何科学地将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文化趋向的时代特点反映到生态景观规划中等。回答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新的智慧,它不但丰富着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将引导我们发现正确的发展机会,从而有助于引导并真正实现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新阶段。目前,这个发展演化的关键阶段已经开启,我们需要采取继承的方式+生长的方式+进化的方式相结合,稳步走向自觉与智慧演化的新阶段,走向可持续发展,走向元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