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归乡之路--论《望春风》的小说叙事艺术

来源 :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语言文学暨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春风》是格非继“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之后的又一力作.如果说“江南三部曲”所建立起来的审美品质和叙事模式呈现出了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变化轨迹,那么《望春风》所展现出来的乌托邦式的价值追求、古典主义审美诉求、浪漫主义精神气息可以说是“江南三部曲”的补充和余绪.小说以儒里赵村村民的生活图景为切入点,以“清明上河图”般手卷式的手法描绘出这个江南古村从建国前后到21世纪的遭际和变化.无论是乡村中具体而琐碎的事情的刻写,还是乡村生态在历史中的更迭,抑或是田园式江南文化生活的展现,作者都带着深沉的眷恋,借由命运那慷慨的折返之光,重新回到那条黝亮、深沉的河流之中.
其他文献
  清朝与朝鲜自1637年建立宗藩关系以来,两国各种交涉不断,尤其两国民人越境案件频发,本文希图借由盛京会审案例的分析,分析盛京会审与以往凤凰城会审相异之处,相异之
会议
笔者较为细致地爬梳了新世纪以来发表于中国大陆各种研究刊物上的关于马华文学研究的文章(这里重点关注大陆学者的研究文章,其他地区或马华本土研究者的文章暂不涉及
会议
  峇峇语(Baba Malay)是麻六甲及新加坡一带的峇峇人(BabaChinese)所使用的语言。在稍早之前,有学者如。峇Tan(1979)、Pakir(1987)认为峇峇语是马来语的其中一个方
会议
  罗芳伯是一位清朝广东嘉应州石扇堡(梅县石扇镇)人士,18世纪时前往西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坤甸开采金矿。罗芳伯及其同时代矿工的金山梦,所带来的广东
会议
  自二战结束至1949年两岸分治起,随国民政府迁台,大批的大陆居民也跟着迁徙到台湾。这些居民,一方面在台湾展开新的生活,另一方面对於往昔的岁月也产生浓厚的思乡之
会议
  本文探讨了“小诗”运动的发生机制,学界普遍承认其殊于整个新诗的西方诗歌引发模式特征,而源于印度的泰戈尔与日本和歌、俳句的东方性影响。唐人绝句被视为“五
会议
  本研究探讨台湾高等教育性别隔离的影响因素。20世纪後半期起。各国高等教育相继扩张。男女学生高教入学机会渐趋平等。但是男性集中於理工领域、女性集中於人
会议
弋舟的“刘晓东”系列小说,以其独到的先锋主义笔法,将人性幽微与时代实质在人的生存境遇中予以揭示.在对社会的批判中,表达出转型过程中理想的幻灭,精神的沦丧,以
会议
普世下常有新事,自2000年以来,网络文学横空出世占据了文学界的半壁江山.一方面,网络作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已暗示其孵化出的文学意识形态:言情、穿越、仙侠、纯爱、
会议
“洞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重要的母题之一.本文将对其文化意涵、发展演变和文学意义加以探讨.洞窟拥有丰富的文化意涵,既具有理想居所、生命重塑的宗教意涵,是追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