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日常编码工作中遇到的肌筋膜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和宫颈低级别病变、急性多发性视网膜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镜面人5例疑难编码的寻找过程,主要是通过查找工具书、百度互联网、反复阅读病案、查阅相关医学资料、多与临床医师沟通交流的方法,并最终获得正确编码.而肌筋膜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和宫颈低级别病变、急性多发性视网膜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镜面人的正确
【出 处】
:
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编码工作中遇到的肌筋膜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和宫颈低级别病变、急性多发性视网膜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镜面人5例疑难编码的寻找过程,主要是通过查找工具书、百度互联网、反复阅读病案、查阅相关医学资料、多与临床医师沟通交流的方法,并最终获得正确编码.而肌筋膜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和宫颈低级别病变、急性多发性视网膜鳞状色素上皮病变、镜面人的正确编码分别为M79.7、I20.0、N87.1或D06.9(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N87.0、H30.0、Q89.3,通过这扁文章,能让同行对疑难编码的查找有所了解.并且通过理解疑难编码的查找方法从而使编码查找方法的查找时间能有所缩短,提高编码效率.
其他文献
阐述了对病案首页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作者所在单位以现有的平台为基础,研发病案质量控制系统,实现对病案首页在线质控,保证了病案首页的质量与准确性,提高了病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推动了医院数字化、无纸化发展的进程.
目的:通过对病案质控软件系统在缺陷病案中的应用,讨论质控体系的建立对病案质量管理的提高.方法:对某院2012年至2014年病案整理装订中发现的缺项、错项情况统计分析.结果:科室、医生对病案重视不够,科室病人流转及收治病人多、检查检验科室发送报告不及时是造成病案缺陷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病案质控体系的应用与临床科室适时信息互动,对病案质量的提高,避免缺陷发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重视病案的环节质控
病案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诊断的记录,而病案首页则是对病案内容的总结,是进行医学信息的总记录,它记录了患者的详细信息、诊断、手术及费用等情况,也是整份病案最重要内容和信息的浓缩.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相应病案填写也在逐渐改进,临床上对新版病案首页数据填写与传统的填写方式不同,会存在数据不完整,填写不准确等问题,使得病案整理的质量较差,大量数据真实性值得怀疑,对临床病案信息的统计无法满足,导致病案首
本文主要对全面开展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病案首页质控,在病案管理系统中建立总分100分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评价表”,把病案首页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植入病案首页填写过程中,让计算机对首页各项目进行逻辑质控;然后再同一对话框内进行病案编目与首页质控,质控中发现首页填写不完备项目,直接点击扣分条目,系统自动完成扣分,且自动汇总不同时段的质控总分,计算相应
目的:根据医生诊断直肠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采取的常见手术方式,探讨直肠癌的手术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运用病案管理统计系统和电子病案系统相结合,检索直肠癌几种不同术式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普外科医生常用的3种直肠癌手术方式,选取3例典型病案,对其手术方式及手术编码进行分析探讨.结论:编码员不仅要掌握编码的原则和方法,还需要加强与临床沟通,了解新兴的手术方式,保证疾病和手术编码的准确性
《侵权责任法》的实施成功解决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医疗纠纷“案由二元化”及“赔偿标准二元化”问题.但其并未对医疗损害鉴定做出明确规定,没有形成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而现存的两种医疗损害鉴定体制(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构建一元化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对于患者、医疗机构以及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现存两种医疗损害鉴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完善,
病案是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真实的诊疗记录,作为书证和原始证据在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纠纷诉讼中具有重要的证据作用.然而实务中病案却存在记录不真实、保管不完整、质控不完善、认识不当等各种问题,使病案作为证据使用时存在较大瑕疵,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举证能力.因此有必要严格病案的书写与保管、监控,确保病案的真实、客观,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相应法律意识,提升病案的证据价值.
为了提高编码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主要诊断选择的错误,使各类统计数据更准确,更好的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本院对编码员进行分专业编码,每位编码员固定负责几个专科的编码工作,并定期进行交流和总结.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分专业进行编码能有效的提高编码员的工作效率和编码的准确性.本文从实行分专业进行编码工作的背景、具体措施、效果、不足与改进4个方面阐述了分专业进行的编码工作.
目的:利用标准ICD-10编码系统,规范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的填写,实现标准编码,为临床路径入经、病种统计、诊断相关组分组、数据挖掘和病案管理等需求打下基础.方法:维护医师常用诊断,根据编码原则,增加眼科、常用诊断名称与ICD-10疾病名称编码的对接,通过标准ICD-10编码系统对临床医师录入的疾病诊断名称进行编码,有编码资质人员审核无误确定其编码.结果:编码准确率可达96%以上.结论:通过使用标准
通过14例典型案例探讨诊断名称中有“瘤”字样的非肿瘤疾病的编码方法和基本规律.诊断名称包括“瘤”字,也未必选择“瘤”作为主要主导词进行查找,若编码员临床专业知识欠缺,极易导致编码错误,影响编码质量.编码员应在熟练掌握主导词转换卷三查找的基本技能后,加强与临床专业的沟通以及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读病历,正确进行疾病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