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系统可以为矿山的勘探、设计、生产、安全和管理提供一个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平台。建立以包括地质、通风、采掘、安全、生产等数据库为核心,以分布式的网络应用为基础环境,支持专业设计、资料管理、综合业务信息查询和发布、矿井信息统一监测的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完善安全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实验和试用遴选出可靠的、有效的和先进安全监测传感器,主要包括瓦斯、一氧化碳、粉尘、烟雾、温度、风速、压力、氧气、水位、流量、煤位、位移、应力、电流、电压、功率、短路电流、接地电流、电容电流等传感器,并给出各类传感器的经济技术指标及其适用范围,同时完善井下恶劣环境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⑵建立一套完善的空间地质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建立含任意复杂构造(如正断层、逆断层、褶曲、逆转)的精确三维地质模型,而且可以自动圈出各种危险源(如瓦斯源、水源、火源以及含有危险因素的煤岩层)的位置、体积及其关系。为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提供完善的地质保证。⑶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评价理论体系。在对各个生产系统,包括采掘、通防、运输、机电、给排水、矿压等深入研究的技术上,结合地质模型和地质条件,给出完善的安全评价理论体系。并建立一套有效的优化方法,包括通风系统优化、供排水系统优化、运输系统优化、抽放系统优化、巷道布置优化和避灾系统优化等,使其在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上综合最优。⑷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险源辨识、故障诊断和抗灾救灾决策系统。通过建立危险源辨识、故障诊断和抗灾救灾的模型库、方法库、决策库和专家库,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地质模型、地下工程模型和各专业网络(如通风网络、防尘管路、供电网络、排水管路、运输线路、瓦斯抽放管路、注浆管路、注氮管路、避灾路线、通讯网络、监测系统等)的布局模型,并融合常规生产安全决策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进行各种隐患辨识、故障诊断、事故预警、救灾指挥和自动控制,形成预测-监测-诊断-决策-调节一套完整的和高智能的矿山安全生产抗灾救灾的快速反应系统。⑸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远程诊断和救灾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矿山安全生产海量数据(图形、图象、视频等)的快速传输问题,形成事故的远程诊断和救灾指挥系统,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减少人员伤亡。⑹通过该系统,可以使我国在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开发成功对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采矿业的科技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