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指标与病情、类型及疗效之间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和CD8及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和IgM,按CD4/CD8比值正常范围1.5-2.0,将比值分三组,即降低组、升高组、正常组。根据IgG、IgA、IgM的值进行分类,其中任何1项或1项以上降低而其他正常的为低下组,三者中只要有1项或1项以上升高而其他正常者为升高组,三者中任何两项有高有低的为紊乱组,三者均在正常范围的为正常组。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并比较他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或单向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IgG、IgA(12.22±3.40,1.98±0.88)值较眼肌型(11.31±3.14,1.67±0.92)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据CD4/CD8比值分类,比值降低占48%,比值升高占24.4%,比值正常占27.6%。三组间的性别、病程、分型、胸腺病理及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比值降低组的平均年龄(19.20±17.11岁)较比值升高组(27.40±22.92岁)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据IgG、IgA、 IgM的值进行分类,低下组占48.9%,升高组占20.4%,紊乱组占9.7%,正常组占21%。四组之间的临床分型、疗效、病理结果及病程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升高组女性较多(67.7%),免疫升高组的年龄较大(33.86±16.80岁),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P=0.039),免疫低下组的年龄偏小(19.08±19.06岁),与免疫升高组(33.86±16.80岁)、正常组 (27.49±16.78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在体液免疫低下组中,用丙球治疗的缓解率为95.2%,仅用吡啶斯的明组缓解率为28.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IgG、IgA、IgM、CD3、CD4和CD8在治疗前后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状态比较复杂,以低下或抑制为主,还有相当比例在正常范围。IgG、IgA、IgM、 CD3、CD4、CD8不能作为重症肌无力病情、疗效的评价指标,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