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1700吨运梁车转向控制方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转向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利用PID控制原理优化1700吨运梁车转向控制方法.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转向曲线,证实了优化后的控制方法可使轮组在转向时保持速度一致,转向同时性效果良好.
【出 处】
:
第七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学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1700吨运梁车转向控制方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转向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利用PID控制原理优化1700吨运梁车转向控制方法.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转向曲线,证实了优化后的控制方法可使轮组在转向时保持速度一致,转向同时性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粗放型高能耗的城市发展模式作用下,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气候问题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加.通过对该地区主要城市气候特征、城市建设演化的梳理,尝试明晰该区域主要城市气候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分析与评估.基于“全季友好”理念,在宏观层面如城市形态、用地布局、道路系统,中观层面如居住区、公共空间,微观层面如建筑物、园林小品等分别提出城市气候环境优化导向下的地域性城市设计对策.
气候变化适应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采用恰当的设计手段适应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各项冲击,成为城市规划领域,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国际趋势.文章论述了气候变化适应的背景、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并以成都空港新城的水系统规划设计为案例,从生态安全格局、海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大中小多尺度“净零”分质供排水、污水处理工艺创新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具有气候变化适应的城市水系统规划策略.
文化是人类与其所居住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山地城镇作为“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其自身形态演化具有多向性、复杂性.文章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饮水村片区作为研究样本,以地块划分为研究单元,以1992、2002、2014年三个时间节点的城市地图为基础,结合谷歌地图和实地踏勘,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图形对比的方式,从用地功能、图底关系、街巷体系、建筑密度、建筑布局方式、建筑与空间的尺度六方
根椐中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十百分点.“未富先老”已是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城市设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城市的空间进行的设计,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设计.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并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分别从绿地系统、街巷空间和社区单元
当前,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高举特色化大旗.但是,小城镇建设首先要顺应和遵循城镇化规律,鼓励人口、产业积聚,而不是挖空心思地寻找特色.对于那些没有特色的小城镇,如果能积聚人口和产业,这也是小城镇好的建设路径.此外,小城镇建设必然利好房地产,但要在土地利用、公共服务供给、产业承接等规划上做足文章,做到房地产与小城镇建设协调推进.
本文通过分析已处于“后乡镇企业”时期的苏南村庄工业、土地使用情况、工业门类、对农民收入贡献、人才管理及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办南村庄中乡镇企业发展对策,政企分离,规范主体,产业转型,清洁生产,生态发展,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创新思维,技术进步,人才支持,为新型乡镇企业寻找发展之道.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中国乡村建设理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而山岳型旅游村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当今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已连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康体治疗等重要的旅游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扩散和旅游业兴起的双重机遇和压力,其村镇的功能、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结各四川省巴中市天马山旅游区村庄规划与开发实例,本文认为山岳型旅游村镇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枢纽,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一种新常态模式.新时期的城镇发展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作为指导.为了解决浙江省空间资源瓶颈,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有新作为,渐江省于2015年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的建设示范活动,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国家发改委近期表示,将在全国内选择1000个左右条
本文通过小城镇居民出行特征的调查数椐,分析了居民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频率等特征,基于出行特征从路权分配、交通空间功能、现有相关设计标准的盲区等方面探讨小城镇人性化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小城镇人性化交通空间的优化对策.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应包括建设用地总量配置和结构配置,现行规划标准按照“现状水平低,则规划标准低;现状水平高,则规划标准高”的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体系.但由于不同地域的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与用地规模上差异明显,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单纯依照国家标准指导镇规划建设难以对特定地区小城镇的特定发展路径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本文以重庆市的小城镇规划实践为抓手,对其现状用地指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