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与汉族膝关节中股骨、胫骨截骨前、后解剖形态学测量数据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量膝关节截骨前、后蒙古族与汉族膝关节中股骨、胫骨解剖形态学数据,为改进及设计膝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为术者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汉族人正常膝关节22例/22膝(男膝13例,女膝9例);随机选取蒙古族正常膝关节15例/15膝(男膝8例,女膝7例).年龄23-45岁,平均(36.0±7.2)岁,按照民族进行分组,将获得的CT扫描膝关节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6.0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导入gemegic studio12.0中进行表面处理,处理后的模型在mimics16.0辅助下对膝关节截骨前的股骨、胫骨解剖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利用gemegic studio12.0对处理后的膝关节股骨、胫骨模型进行模拟截骨并测量截骨后的膝关节中股骨、胫骨解剖形态学参数,获得正常蒙古族和汉族膝关节截骨前、后的股骨、胫骨解剖形态学数据,对其按民族、同一民族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截骨前汉族和蒙古族男性膝关节中股骨髁宽、股骨前后径、胫骨横径以及胫骨前后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汉族与蒙古族女性膝关节中股骨、胫骨形态学参数却都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与蒙古族截骨后的膝关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股骨和胫骨形态学参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无论汉族还是蒙古族,无论是膝关节截骨前还是截骨后,股骨髁宽与股骨前后径成正相关关系,胫骨横径与胫骨前后径成正相关关系.[结论]:蒙古族人受试组男性膝关节中股骨、胫骨参数不同于同性别的汉族受试组,蒙古族人受试组女性膝关节中股骨、胫骨参数和同性别的汉族受试组并无显著差别,然而截骨后蒙古族和汉族膝关节中股骨、胫骨形态学参数并无显著差异,上述研究提示在进行表面膝关节置换术时术者要注意到在截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民族间屈伸间隙可能不同以提高膝关节置换的成功率和假体生存率,同时为国人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全膝关节翻修术骨缺损情况,了解处理的原则,掌握要点,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满意的关节功能。方法 首先评估膝关节骨缺损的原因:无菌性松动引发的机械性磨损,初次置换中切骨过多,应力遮挡,骨溶解,骨坏死,感染,假体取出过程的骨丢失等。分析讨论膝关节翻修术中股骨胫骨缺损的要点:缺损范围广泛程度重,骨质条件差,多累计双髁,无多余骨质用于重建,常累及韧带附着点,而翻修中的骨床准备十分重要
目的 锁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5%-10%,通常采取保守治疗.0.1%-4.8%患者最终进展成为锁骨骨不连,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目前对锁骨骨不连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断端清理复位、坚强固定,然而断端缺损处是否植骨,缺损多大需要植骨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断端修整、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中对于修整后缺损在2cm以内不予植骨,采用直接对合固定.本研究拟分析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
人工肩关节已经广泛应用临床,针对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肩部恶性肿瘤等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人工肩关节假体的设计和发展经历了四代技术的发展:第一代为整体型(Monolock),代表产品为NeerⅠ型;第二代为模型化型(Modular),代表产品为Neer Ⅱ型,Bio-Modular(r)肩关节假体、Bio-Angular(r)/Bi-Polar肩关节假体;第三
目的:肘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少年,幼儿少见,约占肘关节损伤3%,多为患肢伸直位摔伤所致。本例治疗肘关节脱位病例中采用的是Stryker铰链式外固定架,是基于肘关节的结构及活动特点,被设计成允许围绕肘关节旋转中心进行有效控制的运动的单边式外固定架装置,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定,也能将关节间隙牵开一定程度,为关节活动创造基础,术后可立即进行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且不影响骨折与韧带的愈合,更便于观察与护理
目的:椎弓根皮质骨钉道(CBT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技术是一种新的脊柱内固定技术。该技术尤其适合于骨折疏松病人的下胸椎和腰椎手术内固定。本研究的目是通过文献回顾该技术的特点、优点和应用进展,为推广使用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目的: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恶性骨肿瘤。研究表明SPHK1能够调节MAPK通路来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文献报道,MAPK通路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进展,而其中成员RAF-1和ERK1/2作用显著。本研究旨在检测骶骨脊索瘤中的SPHK1与MAPK通路的相关性。
目的: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常见的腰椎术式,术中病变椎间隙的撑开对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有研究表明腰椎PLIF手术患者L4-5撑开高度变化越大,L3-4发生邻椎病的风险越高,腰椎间增加的撑开高度为邻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LIF术后邻近节段的应力改变是诱发邻椎病的原因之一.但是术中融合节段的撑开是否会造成邻近节段高丢失,进而造成应力改变,以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明确,本文拟探究改
目的:报告合并重症牛皮癣的足踝部感染1例经验.方法:男性,62岁,患牛皮癣20年,一直口服药物治疗中.2年前因交通事故致有足踝部骨折,在当地医院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0日伤口流脓不愈,拆除内固定钢板后予以局部清创,术后伤口仍不愈,瘘孔排脓.入我院时足踝部多发瘘孔排脓,脓液为白色质地稀薄.血化验:白细胞计数16000,血沉:47mm/h,CRP(+++),细菌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X线示
目的:比较两种材质尿管在骨科脊柱骨折术后的的舒适度,为临床上选择合适材质的尿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符合条件的骨科脊柱骨折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用乳胶尿管行规范导尿术,而实验组用硅胶尿管行规范导尿术,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及有无溢尿症状,术后当天的舒适度及拔出尿管后有无尿道刺激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导尿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
目的:探讨成骨不全症患儿行多段截骨矫形髓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7例成骨不全症儿童,13肢体(股骨11例,胫骨2例)。男5例,女2例。依据修订的Sillence分 型 = 1 \* ROMAN Ⅰ型1例,= 3 \* ROMAN Ⅲ型5例,= 4 \* ROMAN Ⅳ型1例。平均年龄8岁(3岁4个月~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