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紫花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京引豆-01为供体,以白花的不同栽培大豆品种和野生大豆为受体,受体与供体材料间隔种植,成熟时收获受体植株的种子,检测异交率。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品种的异交率差异明显(0.03%~0 .58%),半野生品种的异交率为1.32%,以野生大豆异交率最高(7.82%)。对花粉逃逸植株的基因组DNA及以京引豆-01为父本、淮丁127为母本的F2代群体进行PCR检测,发现部分杂种及F2植株中能检测到外源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目的基因CP4EPSPS。说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可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逃逸,并整合到非转基因大豆或野生大豆基因组中向后代传递。因此,在我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应采取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