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下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无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无肾脏损害,无导致不良预后的其他情况,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本病病原体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医药对防治泌尿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剂量和疗程等,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泌尿道感染占社区感染的第2位,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约为0.91%。门诊泌尿道感染患者95%为急性膀胱炎。泌尿道感染多为细菌性感染,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人口老龄化,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为病原体的发病率增多,耐药甚至耐多药病原体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急性下尿路感染中医辨证多属膀胱湿热证。再发性下尿路感染常常伴有正气亏虚,如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脾肾两虚。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包括"淋证"诊疗指南,但其研制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共识。2009年,国际上发表了《成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2010年有《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肾盂肾炎临床治疗指南》,目前,尚无中医药单用或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制订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扶正祛邪并重,既能针对病原体治疗,又能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诸多中药具有抗细菌及免疫调节作用,对目前日益增多的混合感染及抗生素耐药的本病患者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既可以对治病原体,降低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又可以调节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该疾病的治愈。另外,多种中药在杀菌及抑菌方面作用显著。为指导和规范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单用中医药或联合抗生素治疗下尿路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防止抗生素耐药性,提高临床疗效,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彰显中医药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作用,制订临床实践指南具有现实意义。本指南用于指导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实践,可供各级医疗机构各专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使用,西医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也可参考使用。本指南中:治疗分为急性型和反复发作型。急性型多见膀胱湿热证,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推荐八正散加减。反复发作型多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推荐清心莲子饮加减。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肝补肾、清热利湿,推荐知柏地黄丸加减。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清热利湿,推荐无比山药丸加减。各型见膀胱湿热证时,也可使用中成药三金片、热淋清、肾舒颗粒。其他治疗方法,熏洗坐浴及针刺疗法可作为辅助疗法,改善症状或预防复发。同时,应重视康复调摄的作用,多饮水、注意卫生、调畅情志、健康饮食。本指南将通过培训、网站或微信平台、期刊、学术活动及媒体、书籍等形式推广。本指南将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供临床各科,如泌尿科,妇科,老年科,全科等科室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西医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