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长孢属Gloeosporium二新种-Ⅱ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mpham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为《中国真菌志》炭疽菌属的部分工作,在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真菌室,研究真菌分类,鉴定出2种新病害;本文分别对其进行描述以供植保、植检部门参考。野豌豆盘长孢,病斑圆形,初直径8mm,后渐伸长至全荚,变成鲑色稠密群生,圆形;分生孢子梗单孢,纺锤形-圆柱形,无色,7~13μm×2.5~3μm;分生孢子圆柱形-椭圆形,末端钝或一端或两端稀少圆形,无色,单孢,11~15μm×4~5μm。圆形褐斑盘长孢,病斑叶两面生,一叶上普遍1~2个甚至更多,散生10个,圆形,1~4mm,初暗褐色,中央褐色,黄褐色,带白色,即周缘褐色轮纹带白色,叶背中心普通一个,后破裂现子实层;子实层(分生孢子盘)普通一个,稀15个,以后子实层脱离呈穿孔。分生孢子盘叶正面生,直径165~680μm.褐色、组织状部分厚,无刚毛;分生孢子梗圆柱状,长圆锥形,顶端狭,单条,有隔膜,大小13~18μm×3~4μm;分生抱子椭圆形至短圆柱形,两端圆头,稀有一端钝,单孢,无色,平滑,大小9~16μm×4.5~5μm,中央有一个空隙。
其他文献
中国板栗属壳斗科栗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1990年首先在怀柔区马道峪种植的板栗上发现一种叶部病害,表现症状为叶片沿叶脉黄化、皱缩、枝条变脆、节间明显缩短,严重时导致板栗果皮褶皱、瘪小乃至空壳甚至整株不结果实,长期以来被推断为生理性或病毒性病害。在前期确定了怀柔板栗黄化皱缩病原为植原体侵染的基础上,对该病害的症状发展和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识别,调查了该病在怀柔板栗主产区的分布和为害程度,并通
玉米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严重的病毒病,2009~2010年开展了玉米不同生育期对矮缩病敏感性的试验,经人工饲育灰飞虱,室内网箱接种不同叶龄玉米,结果表明,在玉米5叶龄以前,玉米叶龄越小,矮缩病株发病率越高.试验结果为玉米苗期治虫防病适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植原体引起的樱桃致死黄化病害首先在四川西昌发现,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将其划分为组榆树黄化组(16S rV)。通过实验检测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CLY)在樱桃各组织内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推测从健康樱桃中扩增到的DNA片段为樱桃叶绿体的部分序列。在进行非特异性RT-qPCR时,感病和健康樱桃中都有荧光变化曲线,但其溶解曲线峰值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溶解曲线的峰值加以区分RT-qPCR中的特异性和非
Coleus blumei (coleus) is an ornamental plant and hosts six species of the genus Coleviroid (type member Coleus blumei viroid 1, CbVd-1), family Pospiviroidae.CbVd-1 was first reported in a commercial
会议
本文通过采用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对180份玉米杂交种,470份组合材料和103份自交系共753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玉米灰斑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种中没有对灰斑病免疫的材料,抗病和感病材料分别占45.3%和54.7%,抗性较好的品种有雅玉889、雅玉26、登海11号、川单29、川单12、川单16、川单10号、豫玉18、长玉19、贵玉1号、正大819、成单21等28个.杂交组合和自交系表现的抗性与品种差异
近年来,安徽砀山酥梨炭疽病大量暴发,仅2008年,该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1亿元,损失相当严重。笔者在化学药剂筛选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几种杀菌剂与纳米硅复配对梨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米硅单剂处理对梨炭疽菌菌丝生长均没有抑制作用。纳米硅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对化学药剂抑制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纳米硅与丙环唑组合中,各组台CTC值均大于100,A:A时C
小麦全蚀病近年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暴发成灾.为了筛选小麦全蚀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6种种子处理剂(敌萎丹、立克秀、全蚀净、扑力猛、多菌灵、适乐时)和4种复配药剂(适麦丹、DSL、LSL和SSL)进行了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53%DSL1:250包衣处理防效最好,为81.67%;其次为2.5%扑力猛FS 1:500包衣,防效为76.67%; 52.5%SSL 1:500包衣、12
Two new species of Colletotrichum are reported : Colletotrichum rumicis-crispi Sawada ex T.Zhang &L.W.Gong and Colletotrichum viciae-sativae Sawada ex X.L.Zheng, S.-S.Tzean & Z.Y.Zhang.Latin and Chine
Two new species of Gloeosporium are reported : Gloeosporiumfici-septicae Sawada ex T.Zhang & L.W.Gong and Gloeosporium blumeae Sawada ex J.Q.Lan, J.Song & S.-S.Tzean.The specimen is collected fromTaip
本文旨在研究从稻瘟病菌中分离了一个新的致病基因,并明确其在前体转录本剪切过程中行使的功能。从稻瘟病菌的REMI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产孢量显著减少、菌落生长缓慢的突变体MS3514,并通过遗传共分离分析确认该突变体的表型变异与潮霉素抗性标记共分离。质粒拯救和基因互补实验确定,MS3514的表型变异是由于潮霉素抗性标记基因插入破坏了MGG 11708.6的表达引起的(命名为PCGI)。进一步基因敲除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