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导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体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游戏类型,是亲子互动的重要载体。亲子体育游戏具有社会性,可以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其中,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又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mind)。心理理论能力是共情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基础。本研究旨在以亲子体育游戏为切入点,考察在游戏过程中亲子行为和亲子谈话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以期挖掘亲子体育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结合实验法、观察法和心理测量法,首先,随机选取30名5岁城市幼儿(男:16人;Mage=5.21岁,SD=0.27),以其所在的核心家庭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家庭的基本人口学变量后,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中文修订版(C-WYCSI)的言语分量表评定了儿童的言语智力,并采用《成人玩兴量表》测定了父母对游戏的喜好水平,同时采用《儿童气质家长评定量表》对幼儿的气质类型进行评定,以控制主要的干扰变量。其次,分别设计任务测查亲子体育游戏和心理理论能力。亲子体育游戏分为两类:体智能游戏及身体运动游戏。体智能游戏是指幼儿通过精细运动、手眼协调等方式表达思维,并改造或创造事物的一种游戏;使用橡皮泥游戏任务为代表。身体运动游戏是指幼儿和家长通过躯干和四肢大动作开展的游戏活动,其主要构成因素是感知觉和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选取"活动隧道"游戏任务为代表。每种游戏家长和幼儿共同活动15分钟,游戏全程进行录影。幼儿的心理理论能力拟通过两种方法共同测查。法一:选用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包括物品转移错误信念任务(莎莉-安的小球转移任务)和欺骗内容错误信念任务。法二:通过视频解读法,请幼儿观看其与家长游戏互动过程的录像,并截取特定片段提问,考察幼儿对家长意图的理解准确性。这两种方法可分别考察幼儿在故事情境和真实情境中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研究结果:实验结束后,对体育游戏的录像进行了转录和编码分析,分析幼儿及家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及谈话特点。其中,从家长的反应特点、幼儿的反应特点以及互动特点等三个方面对亲子行为进行了系统编码;从"关于心理状态的词汇"等五种词汇类型分别对家长和幼儿的语言进行了编码。编码结束后,分别统计两类游戏中上述各维度内容出现的频次,并对各维度的频次进行加和得到每种游戏亲子互动的总分。首先,分析体育游戏中亲子互动的特点。在控制父母对游戏的喜好得分后,以游戏类型为自变量,亲子互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了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体育游戏表现出了不同的亲子互动特点。在行为特点上,家长在亲子身体运动游戏中的积极情感交流频率比在体智能游戏中更高,但家长的行为控制频率相对较低;幼儿在身体运动游戏中自主行为的频率相对在体智能游戏中更高。在谈话特点上,身体运动游戏中的认知词汇显著少于体智能游戏,但关于心理状态与情绪的词汇多于体智能游戏。其次,通过分层回归分析,考察了在控制幼儿言语能力和气质得分后,亲子互动特点对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理论能力的得分通过将两种方法所测得分转换成标准分后加和获得。结果表明,在行为特点上,游戏过程中家长的积极情感表达频率、回应有效性以及双方合作的频率均能正向预测幼儿的心理理论水平;在谈话特点上,双方关于心理状态及认知方面的词汇能正向预测幼儿的心理理论水平。研究结论:亲子身体运动游戏相对于体智能游戏有较好的情感交流效果,这可能得益于身体游戏对家长与幼儿的接触度和配合度要求更高。家长在亲子互动中的积极情感反馈与合作行为对幼儿理解他人心理状态有促进作用,亲子谈话时可适当引导幼儿思考他人的意愿和信念。后续研究还需采用纵向设计,分析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亲子体育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水平的动态影响;并可根据相关成果探索开发适宜的亲子游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