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使命和内在要求。现有文献研究没有揭示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结构的“实然状态”。因而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并不十分清晰,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素质评价缺少实证研究作为支撑依据。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效标参照的五因子素质结构模型,该模型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检验具有建构效度和信度,对我国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具有
【出 处】
: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使命和内在要求。现有文献研究没有揭示出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结构的“实然状态”。因而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并不十分清晰,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素质评价缺少实证研究作为支撑依据。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效标参照的五因子素质结构模型,该模型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检验具有建构效度和信度,对我国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具有启示和参考意义。本文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把高校“立德树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格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范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人格取向必将受到强烈震撼和巨大挑战。目前,大学生的人格认知状态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把优化大学生人格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就是要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格认知的基本状态,科学分析产生大学生人格认知问题的原因,探寻大学生良好人格教育的有效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因此,切实加强大学生人格优化工作,是高校积极推进“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流人才。而培养一流人才,需要前沿知识的养料、思维品质的训练、先进教学手段的保障,也需要与产业界协同通过情景规划并借助反向设计思维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强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是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双一流”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应强化军民融合,为一流人才培养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高校是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融入在大学教育中,塑造大学生的思想与规范他们的行为,并对其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在方向和原则、学习方式以及实效性方面已经有所成效,但在认识上、途径上和渠道上仍然还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要保持对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高度认知,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中、教学行为中、心理建设中和认同感
习近平青年人生成长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继承古今中外人生教育思想,是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遵循。对于青年人生成长成才,坚定理想信念是前提、锤炼道德品质是基础、学好知识技能是根本、勇于创新创造是关键、注重实践养成是路径。在实现力量上,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家庭、社会各方要通力配合、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秉承人文精神的通识教育在德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日渐功利的德国大学舍弃。二战之后,对于工具理性的反思使得英国占领军开始在德国大学中推行通识教育,亦未获得良好的效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通识教育再次为德国大学重视,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外在标志。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高等教育的新焦点。培养双创人才,既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又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深入分析时代背景、政策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前提下,总结出目前高校培养双创人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瓶颈问题。文章最后提出我校在面对如此问题时,应通过成立校院两级双创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践行“一、三、五、七”工作模式等方法,培养“三实型”双创人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全国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偏重技术和知识,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构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建议。
“双一流”背景下的恶性人才大战,凸显高校创新型人才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科学评价问题。一个好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涉及人才的“引-育-用-留”。本文从文化、制度、方法、标准、过程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评价进行了探讨,助力“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
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大学生要冷静分析,正确认识,找准创新创业切入点。学好必要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深入理解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Triz,学习逻辑学中的概念、关系、推理与三段论,养成良好的逻辑习惯,选用开源软件以保护知识产权,从渐进式工程创新角度寻找项目,取得了一些课题、论文、专利等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培养高职大学生行之有效创新创业的路径,渐进式工程创新在培养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