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临床上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共纳入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于观察组使用利拉鲁肽联合饮食运动管理控制血糖,于对照组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联合饮食运动管理控制血糖,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各项观察指标的检测。第一部分: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 2 小时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液炎症标志物水平——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第二部分: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所有患者无失访。一、第一部分: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炎症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1、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间FPG、2hPG、HbA1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各自的FPG、2hPG、HbA1c水平下降(P<0.05),然而,治疗后两组间F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hPG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血液炎症标志物比较:治疗前,两组间hsCRP、IL-6、PL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PL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Hcy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间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间MDA、SOD、GSH-Px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都表现为MDA水平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并且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在4周治疗期间均未报告低血糖事件和过敏反应。观察组有12例患者报告了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恶心,但随后自行缓解。所有不良反应事件未对研究过程产生影响。无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者。二、第二部分: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1、两组MNCV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都增快,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SNCV比较:治疗前,两组间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NCV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SNCV都增快,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别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利拉鲁肽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炎症标志物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抑制氧化应激水平。2.利拉鲁肽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