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rFPV-IFNγS1是一株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将其接种SPF鸡3周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异源病毒LSC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抗体很快产生,但攻毒后保护率结果说明,该疫苗不能对异源病毒提供坚强保护,攻毒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50%(5/10),死亡率为20%(2/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处】
: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FPV-IFNγS1是一株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干扰素-γ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将其接种SPF鸡3周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异源病毒LSC株攻击,考察重组疫苗对异源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免疫鸡血清中抗体很快产生,但攻毒后保护率结果说明,该疫苗不能对异源病毒提供坚强保护,攻毒后免疫组的发病率为50%(5/10),死亡率为20%(2/10),非免疫对照组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50%(5/10).疫苗接种之后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略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用LSC株IB病毒攻击后,虽然免疫鸡的病理损伤程度没有非免疫对照组严重,但二者差异不十分明显,在排毒时间和排毒量上也没有明显变化;体重分析结果显示,攻毒前后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攻毒后免疫组试验鸡体重增长的幅度要高于非免疫对照组.从以上结果可以说明,重组疫苗虽然能在动物体内很好表达,但不能对试验动物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而鸡干扰素-γ基因能在动物体内表达并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减轻了重组疫苗对体重增长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疫病,其中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是该病流行的优势血清型.本研究从临床病鸭中分离并鉴定了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在提取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组DNA后,用Sau3AⅠ酶切,回收大小为0.07-4 kb的片段;将酶切片段与酶切的质粒载体pRSET连接后,电转化大肠杆菌JM109,成功构建了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基因组文库,经检测库容量约为20150个.随机筛选30个单菌落用pR
为了研究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OmpA25蛋白的免疫原性,从RA1型基因组DNA中扩增出ompA25全长ORF,经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25.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25转入E.coli Rosetta,并成功进行了
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危害养鸭业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本试验分别应用超声波裂解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和甲醛灭活鸭疫里默氏杆菌菌体这两种方法制备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法.其中应用裂解物作为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是10μg/mL,应用全菌体作为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是5×108 CFU/mL.用该方法检测雏鸭免疫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后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14日
分离到一株鹅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S P 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99,但鸭子对该病毒不敏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仅在肺内复制,但不致病.HA蛋白裂解位点上插入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RRRKKR),从分子上证实这是一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核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W2株流感病毒HA基因与CK/HB/489/2004(H5N1)同源率达到99.4%,NA基因与CK/JL/53/01(H9N2)同源率达到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的产蛋下降病鸭生殖器官内分离到一株致产蛋锐减、不致鸭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99V株.该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能成功诱导鸭发病并回收同样的病毒,通过SPF鸡胚盲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血凝特性,第15代血凝价趋于稳定,鸡胚半数致死量EF15ELD50为10-4.8.MDT、ICPI和IVPI毒力学指标测定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序列结构分析结
对同样以引起鸭产蛋锐减为主要特征的鸭流感病毒分离株和鸭新城疫病毒YH99V分离株,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优化体系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早期快速鉴别诊断鸭AIV和鸭NDV的单项RT-PCR方法和多重RT-PCR方法,AIV的扩增片段大小为483bp,NDV的扩增片段为310bp,电泳快速,易于区分.经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比HA敏感100倍以上;通过对AIV、YH99V、IBV、IBDV及正常鸡胚尿囊液
从中国广东某番鸭场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可以引起雏番鸭典型的"白点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鉴定为细小病毒.为了进一步鉴定该病毒,笔者对该病毒的全部功能性基因进行了扩增,并与GeneBank中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以及小鹅瘟细小病毒所有VP1基因进行核苷酸以及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所有参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7-90%,氨基酸同源性在90
对分离自中国广东地区的出现典型番鸭"白点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毒分离株WX0401的部分VP3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后发现,NX0401和番鸭"三周病"细小病毒广东株以及小鹅瘟细小病毒台湾株有相同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与小鹅瘟细小病毒上海株、黑龙江株、广东株以及匈牙利株、美国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0%以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在80%以上;但是与番鸭"三周病"细小病毒法国株、美国株的核苷酸同源性
从病死的鸡、鹅、鸽中分离到3株禽Ⅰ型副粘病毒(CPMV、GPMV、PPMV).毒力测定结果显示,CPMV、GPMV的毒力与鸡NDV F48E9株的毒力相似,为强毒力型;PPMV的毒力与鸡NDV La 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MV、GPMV 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序列特征;PPMV F裂解位点
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S-层蛋白CTC表面展示系统研究在细胞表面展示禽流感病毒NP蛋白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为研制既安全有效又能常温长期保藏和运输的禽类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用全长np基因或部分np基因(npp)代替S-层蛋白ctc基因的中部或C-端,构建了4个融合基因;利用电脉冲转化法将含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BMB171菌株中,获得了5个重组菌株:BN(含ctc-np)、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