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总结了刘锐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的一些经验,刘老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五脏气化失司为本,风寒湿热郁结为标。基于此病机认识,刘老在治疗慢性肾病时,突出化气,并祛除外邪,兼及活血、解毒。在慢性肾病的具体辨证用药中,刘老对于蛋白尿,辨证时注意辨时间,如蛋白尿长期不消,伴乏力、腰困、舌淡者,多为脾肾不足;遇外感加重,多为风邪深入五脏:伴舌暗者,多为血疲之象;蛋白尿反复者,注意咽喉及其它部位可能存在感染病灶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出 处】
:
第二届(第21次)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刘锐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的一些经验,刘老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五脏气化失司为本,风寒湿热郁结为标。基于此病机认识,刘老在治疗慢性肾病时,突出化气,并祛除外邪,兼及活血、解毒。在慢性肾病的具体辨证用药中,刘老对于蛋白尿,辨证时注意辨时间,如蛋白尿长期不消,伴乏力、腰困、舌淡者,多为脾肾不足;遇外感加重,多为风邪深入五脏:伴舌暗者,多为血疲之象;蛋白尿反复者,注意咽喉及其它部位可能存在感染病灶等。
其他文献
肾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TIF)是各种原因所致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特征。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表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较肾小球病变更为密切。近来国外的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表型转化在人类肾间质纤维化相关的肾脏疾病和动物模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uIa
黄芪为豆科植物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尤其是近年对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黄芪在分子层次上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开发新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探讨了黄芪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今后,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的更深一层研究以获得中药的有效单体,方便新药的合成制造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另一方面,中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性肾脏病(chronickindney diseases,CKD)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CKD中已占第1位(25-40%)。我国DN病例近年也在迅速增加,糖尿病是CKD独立危险因素己被公认。因此寻找防止或延缓DN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大课题.近十几年来我国中医药界
慢性肾脏疾病的病机多属久病及肾,阳气亏虚,血脉闭阻,湿毒内蕴.《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肾的气化作用正常,则开合有度,分清泌浊,能使水液之清者上升,水液之浊者下降,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肾对水液的气化作用是靠肾阳与肾气来完成的,如肾之阳气亏虚,则温化推动无力,久致湿毒内蕴.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闭塞.”。近年来,通阳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1型糖尿病5年内约18%合并DKD,2型糖尿病在确诊DM时,7%已合并DKD。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提高,糖尿病肾病越来越成为我国cl(D或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最后肾小球硬化。临床上
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无论是透析还是非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普遍存在.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肾衰竭病人急性并发症的死亡率己明显降低,营养不良已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国内报道行替代治疗的患者58%为营养不良,与国外报道的结果相似,而在未行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在50%以上.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态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anaphyla ctic purpura nephritisHSPN)又称Henoch—Schonlein紫癜(HSPN)是由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全身性以坏死性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疾病。目前西医除使用激素以及抗凝等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有的出血性皮疹,而肾损害的特征之一是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血尿可以是-过性的或持续的或反复发作的。血尿
本研究在探讨益肾灵的疗效机制时,即选用了TGF-β、 CTGF和TIMP-1作为观察指标。本研究的大鼠肾组织RT -PCR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mRNA表达上调,而益肾灵千预后上述上调指标均显著下降。肾组织TIMP-I的mRNA表达结果也与上相同。这些结果提示益肾灵可能通过下调促ECM合成因子(TGF-p,和CTGF)及抗ECM降解因子(TIMP-1)在肾脏的表达,而减轻肾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代谢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因素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黄芩素(黄芩苷元,Baicalein,BAI)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是其主要作用之一。本文拟通过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IgA肾病系一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疾病,肾脏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1968年Berger和Hinglais首次报道了该病,现在它被公认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IgA肾病属于中医学“尿血”、“水肿”、“腰痛”等病证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