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9月28日,"《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6》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IF)、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普华永道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IMI执行所长、AIF院长贲圣林教授对报告进行解读。报告指出,2015年,世界经济形式愈加复杂、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显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深化。在此背景下,《2016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对标国际一流》在2015年首次提出中资银行国际化指数(Chinese Bank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CBII)的基础上,选取两类指标从境外分支机构情况、资产状况、营业业绩等方面建立了银行国际化指数(Bank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BII),拓展了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除对国际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中资银行进行评分外,还选取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G-SIBs)中数据较为全面的16家外资银行予以分析,借此梳理中资银行国际化成果、对比中外资银行国际化差异、探索中资银行国际化路线、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风险,从而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2015年,中国银行以21.57的BII在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上位列第一,中国工商银行(8.94)、交通银行(7.15)、中信银行(4.36)及中国建设银行(4.33)分别处于第二至五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脚步继续延伸,境外经营总量持续扩张、境外机构布局日趋完善、国际影响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中外资银行国际化差距仍然明显,在BII评分体系中,16家外资银行平均BII达53.59,为五大行合并水平的6倍,股份制银行合并水平的19.9倍。中资银行BII最高的中国银行仅在26家中外资银行中排名第16位,BII数值是排名第一的渣打银行(88.84)的四分之一。此外,报告还结合典型银行案例,从银行的BII表现及国际化历程等角度对可能影响银行国际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当前中外资银行所面临的多种国际化风险及相关经验借鉴。最后,报告从发展战略、机构布局、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对中资银行的境外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中资银行更好、更稳地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6》发布稿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