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7 年8 月8 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庆典活动未来11-30 天延伸期降水过程保障服务的关键时段,为做好预测服务,本文利用16 日国家气候中心DERF2.0 逐日预测未来1-52 天模式500hPa 高度场内蒙古区域为天气尺度信息源,尝试构建8 月上旬呼和浩特及内蒙古中部24 小时降水过程解释应用天气学模型,开展预测.具体做法为:在8 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变化趋势分析基础上,选取
【机 构】
:
内蒙古气候中心,呼和浩特010051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出 处】
:
南大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 年8 月8 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庆典活动未来11-30 天延伸期降水过程保障服务的关键时段,为做好预测服务,本文利用16 日国家气候中心DERF2.0 逐日预测未来1-52 天模式500hPa 高度场内蒙古区域为天气尺度信息源,尝试构建8 月上旬呼和浩特及内蒙古中部24 小时降水过程解释应用天气学模型,开展预测.具体做法为:在8 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强度变化趋势分析基础上,选取1999-2016 年8 月1-10 日呼和浩特站降水历史个例,在分析降水有无、大于5 毫米、大于10 毫米和25 毫米出现概率基础上,遴选出23 个去除南海、东海台风活动后日降水量大于5 毫米个例为延伸期降水预测建模样本.
其他文献
The role of the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SCSSM)onset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daily reanalysis data in 1979–2011.The intensity of the QBW
本文采用NCEP/NCAR 1979~2011 年的逐日资料以及中国冬季地面气温站点资料,利用合成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偏移型和分裂型)形成的动力原因以及对对流层,尤其是中国冬季地面气候的不同影响。结果 表明,与分裂型爆发性增温相比,偏移型爆发性增温强度偏强,前期有更多来自于北大西洋的行星波上传至平流层。
利用1948-2009 年6-8 月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客观判别方法识别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双阻型阻塞形势,分析研究双阻型活动过程气候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乌山-鄂海双阻活动在1977 年前后发生显著突变,突变后双阻活动天数呈显著减少,乌山和鄂海阻高纬向间距明显减小,经向位置变化不大。该双阻型阻塞中心强度总体加强,其中鄂海阻高显著向北延伸。在非双阻活动过程中
基于 1960–2014 年NCEP/NCA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CPC(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海温资料和大气环流及海洋指数,通过计算风暴轴指数、经验证交分解(EOF)等方法,研究了冬季北半球北太平洋风暴轴(PST)和北大西洋风暴轴(AST)之间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协同变化特征,并利用回归和相关分析对风暴轴的年际和年代际协同变化特征与同期海气系统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
基于阻塞高压客观识别方法 ,利用1979—2016年夏季(6-8月)NCEP/NCARI、NCEP-DOE AMIP-Ⅱ 逐日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逐6h再分析资料对识别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并以贝加尔湖阻高为例,讨论其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总体而言,前两套资料差异不大,第三套资料与前两套有所差异.具体结论 如下:1.夏季亚洲阻高以生命期3-7天的过程居多,维持时间越长,发生次数越少,N
This study examines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DJFM)atmospheric responses to opposite strong phases of interdecadal(low frequency,LF)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forcing,which resembles El N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link a persistent dipole of autumn and winter snow cover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TP)and Mongolia with winter Pacific-North America(PNA)-like atmospheric variations.Thi
月降水预测是我国国家级和省级气候预测工作的一个核心业务。从现有技术方法来看,统计降尺度方法是月降水预测技术的一类核心方法,并且在我国和部分其他国家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具体统计降尺度技术通常基于普通的多元线性回归来实现,从而无法有效处理预报量时间序列不稳定和预报因子间存在共线性两种情况,这使得预测性能的提升受到了明显的限制。为此,作者引进机器学习中扩展的线性回归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统计降尺度方案。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惩罚最大t 检验(PenalizedMaximal t test,PMT)方法,选取均一的邻近气象站为参考站,使用月平均地面气温(SAT)资料构建参考序列,同时结合元数据信息,对1960-2011 年中国沿海27 个海洋观测站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进行了均一性检验与订正,并分析了造成海表温度序列非均一的主要原因。
选取渤黄海历史冰情资料、NECP/NCAR 再分析资料、HadISST1 全球海温资料,分析了1971-2015 年渤黄海冬季气温和冰情的变化特征.基于遥相关和多元回归法,选取影响渤黄海冬季气温的前期海温关键区,建立了渤黄海冬季气温和冰级的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渤黄海气温和冰情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8.1971-2002 年,渤黄海冬季气温升高,冰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