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人体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高层研讨会、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其它干细胞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取材方便,增殖和分化能力强,移植无免疫原性等。因此,诱导BMSC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在临床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机制了解很少。因此,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分子机制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选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两种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作为研究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的对象,为研究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通过诱导这两种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从而为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天然和人工关节的摩擦学问题已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是摩擦学、医学、生理学与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众多科学领域远亲交叉的研究领域,将受到医、工两方科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产生一系列承要的科研成果。本文探讨了人工关节运动副中的摩擦学问题;人工关节磨损的研究重点、天然软骨和人工软骨中的摩擦学问题以及人工关节界面的摩擦学问题。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是初次髋关节置换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手术;加之,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为了追求更好的功能和体态而选择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对手术效果的高期望也给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我国广为推广,在许多基层医院对DDH,尤其是高脱位DDH的THA处理策略、手术技术及适应症选择等知识储备不足,本文现就相关问题进一步讨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股骨假体的选择和股骨髓腔的术中准备和软组织平衡的处理是该类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面临的难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变浅,髋臼过度前倾,以及髋臼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使得髋臼重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髋臼的重建,着眼于髋臼的骨缺损,通过骨移植对骨缺损的补充来达到对髋臼的重建。但是骨移植存在供体骨和植骨后植骨块吸收的问题。植骨吸收后会引起假体的松动的问题。另外一种是通过利
感染是TKA术后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初次TKA术后感染率为1%~2%,翻修TKA术后感染率为5%~6%。美国每年用于治疗TKA感染的费用为$140~¥280million,平均每个患者花费7万美元,是初次TKA的住院费用的31~4倍。感染虽不是TKA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但肯定是最令人畏惧的一种。TKA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对于病人,感染意味着疼痛、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和再次手术;对于医生,感染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方法保存后人类腘绳肌腱胶原蛋白的结构特性的变化。方法:收集23人类自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中从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取3块体积约为3mm×3mm×1mm肌腱,将半腱、股薄肌腱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于新鲜条件下、-80°C冷冻、-196°C液氮保存4周后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计算不同各组腘绳肌腱的变性温度、变性焓变及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百分比。结果:-80°CC冷冻保存和一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感染是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导致患者身心痛苦,且猛增加医疗花费。即使能够完成翻修手术,但与初次置换相比,髋关节的功能和假体的寿命均明显受到影响。严重感染者,可能因需截肢而残废。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已使得THR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目前仍不能杜绝感染的发生,THR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大约为0.2%~1%。预防THR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术前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其关键是认识感染
目的:利用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细胞移植对慢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为慢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Ficoll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MV培养基培养扩增骨髓源性EPCs并进行鉴定。然后结扎大鼠肾下段下腔静脉,并在下腔静脉内注射凝血酶(200U/ml),饲养约10天,建立慢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并分三组:A组(25只)单纯EPCs组,移植1ml含有106个EPCs细胞悬液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接种于PCLA支架上,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在搏动性力学刺激条件下培养。3天后行血管组织学检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定向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和内皮样细胞;血管腔内表面完全为细胞覆盖,且最表面的细胞沿液体流动的方向分布;种植的部分细胞已经渗透入血管壁内。结论:骨髓间充质
目的: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探讨非内皮祖细胞在血流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获取Lewis大鼠骨髓MNCs,部分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EPCs。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建立后3天,将0.8mlD-Hanks液注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对照组(n=6);将8×106个骨髓MNC植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MNC组(n=6);将体外
目的:探讨利用异种脱细胞血管基质和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构建小口径血管移植物。材料和方法:采用非离子型去垢剂和胰蛋白酶去除猪髂动脉血管壁结构细胞,对脱细胞基质进行组织学、力学检测及孔隙率评估。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的方法从犬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培养扩增。在生物反应器内采用旋转种植的方法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脱细胞基质在,并进一步在搏动性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采用逐渐增加剪切力的方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