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情识别不仅是情绪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且表情与注意的关系一直是情绪心理学的核心议题。以往研究多围绕静态表情的反应特点展开,且多以卡通图片、人物漫画或简易线条勾勒面孔表情作为实验材料(e.g.Sato et al.2001;Ohman&Schupp,2004;Sprengelmeyer,2006;Holmes et al,2009),缺乏对真实表情的动态性考察,大大减小了实验的外部效度。因此有必要从动态角度对人类面部表情的加工特点及其脑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行为和ERP实验考察了不同注意负荷条件下动态面部表情识别的行为和脑时程特点。两实验均采用外显表情(愉快、中性、恐惧)判断任务。所得结果如下:行为实验发现:(1)不同注意负荷条件下动、静态表情识别出现加工反转效应,即注意负荷较低时动态表情的反应显著快于静态表情,但注意负荷较高时动态表情反应明显变慢。(2)低注意负荷时,静态恐惧表情显著快于中性表情;而动态中性表情则显著快于动态恐惧表情;愉快表情不受呈现方式影响均反应最快。(3)高注意负荷时,加工静态恐惧表情显著快于中性表情,而动态中性、恐惧表情则无显著差异。ERP结果发现:(1)不同注意负荷下三种表情的N17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2)负性表情在加工早期诱发的EPN(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成分显著大于中性和正性表情,出现注意偏向效应。(3)表情识别后期情绪加工明显受到注意负荷调节,且只有在低注意负荷条件下不同表情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component)才会在不同时段内出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面孔刺激呈现后320~450ms,情绪面孔诱发的LPC波幅显著大于非情绪面孔,但具体表情加工未发现显著差异;刺激呈现后450~600ms,表情效价主效应显著,具体表情开始出现波幅分离,即恐惧表情诱发的LPC波幅最大,其次是愉快表情,中性表情最小;刺激呈现后600~800ms,恐惧表情加工优势持续凸显,诱发的LPC波幅明显大于中性和愉快表情,而愉快与中性表情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呈现方式和注意负荷均影响面部表情识别,低注意负荷时动态表情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资源而产生动态增益效应,促使动态表情加工显著快于静态表情。脑电反应上,N170成分不受面孔情绪信息和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是面孔识别的特异性成分,但情绪面孔的潜伏期要显著短于非情绪面孔,说明表情面孔的情绪信息有助于面孔刺激被提前感知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动态表情的加工差异主要表现在晚期加工阶段(LPC成分)上,且明显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在注意资源相对充足时呈现出由一般情绪感知到具体情绪加工分离最后形成情绪固着的阶段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