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幼儿阶段是人体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幼儿阶段的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关乎着人类的寿命和国家的未来。当前,我国幼儿身体素质堪忧,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问题。最近两次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3至6岁幼儿未达"合格"等级的比例较高,并且伴随着各项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现有研究已证实幼儿身体活动(PA)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密切关系,PA的减少是导致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PA也可以作为预测幼儿体质的指标。但仍然缺乏针对不同类型幼儿、园内园外幼儿PA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导致具体的身体素质促进工作无所适从。本研究通过测量评价幼儿身体素质与PA指标,首先探讨两者之间潜在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内外PA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聚类幼儿的身体素质特征。最后分析影响幼儿园内外PA聚类分型的潜在因素,旨在完善幼儿身体素质研究体系,为学前体育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募集南昌市6所幼儿园共计291名3-6岁受试对象,经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借助《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受试幼儿身体素质进行测量评价,测试仪器参照国民体质监测幼儿人群国家标准;使用客观PA测量仪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对受试幼儿PA进行测量,受试幼儿佩戴7天,包括5个工作日和2个休息日,采集幼儿PA、静坐行为(SB)等指标数据结果;问卷调查受试幼儿及其父母与家庭的相关信息情况。整合测量数据及问卷,采用线性回归探讨幼儿身体素质与PA的相关关系,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聚类幼儿的身体素质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聚类分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幼儿PA对身体素质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幼儿PA聚类结果分为静坐型(园内园外均高SB、低PA)、园内活跃型(园内高PA、低SB)和园外活跃型(园外高PA、低SB)。各组PA指标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PA聚类对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结果发现,静坐型幼儿身体素质最低。男童比女童更为活跃,无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幼儿园外。2.不同PA聚类幼儿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P<0.05)。园内活跃型幼儿在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和身体素质总分上显著优于静坐型幼儿(P<0.05),园内与园外活跃型的差别体现在双脚连续跳项目和女童的坐位体前屈项目(P<0.05)。3.与静坐型相比,影响幼儿活跃的因素分别是幼儿的性别、月龄和出生时体重,父亲的月龄和母亲的收入(P<0.05)。提示,引起幼儿活跃的因素可能与父母有关。研究结论:1.静坐对身体素质存在负向影响,过多的SB对健康有害,建议幼儿园和家庭应促使幼儿减少静坐。根据指南建议每次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1小时,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当女童比男童更倾向于静坐,应积极提高女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活跃性,学校和家庭都应重视男女童性别差异导致PA及SB的差异,及时采取措施。2.幼儿静坐过多会影响上下肢和腰腹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能力的发展。园内外两种环境下的PA对幼儿下肢和腰腹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为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和家庭体育教育应抓住重点,协调分工。学校教育不仅应组织完善体育教育课程,增加幼儿非结构化PA的比例,以提高幼儿下肢和腰腹的肌肉力量,更应该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减少静坐,增加非结构化PA时间,以促进上肢肌肉力量、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平衡能力的发展。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意减少幼儿的静坐时间,督促幼儿养成积极活跃的体育锻炼行为,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3.幼儿活跃的因素可能与父母有关。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加强联系和合作,结合幼儿的家庭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幼儿PA,使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和家庭应加强联系和合作,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使学校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有机结合。学校了解和掌握幼儿父母的职业和体育锻炼等情况,根据幼儿的园外生活环境和特点,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幼儿的PA。家庭体育教育中,父母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树立良好的榜样,关注幼儿园内外的PA,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更加全面的发展。